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运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对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间的互动关系、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竞技排球运动、群众排球活动和排球产业开发三个子系统的互动发展具有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查阅有关品牌经济学、体育经济、体育市场分析等方面的资料,着重从品牌经济学视角对中国排球联赛(CVA联赛)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利用现有品牌经济学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分别从品牌品类度、品牌竞争策略、品牌渠道策略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将CVA联赛打造成知名品牌,助推我国CVA联赛品牌发展。为促进CVA联赛良性发展、深化我国职业排球体制改革及排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2004-2005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中国排球市场进行受众特征、收视率、收视成本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排球联赛的受众构成以中老年为主,观众集中度则趋向高学历化;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率较高,收视成本较低,但与篮球联赛相比,前景不容乐观.针对排球市场现状,为排球联赛组织者提供了五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我国排球联赛市场现状出发,主要以主办单位、现场观众、赞助单位三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排球联赛实况市场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我国排球联赛市场运作的对策,整合发展思路,以促进我国排球联赛市场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排球甲A联赛竞赛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排球1996年推行职业化改革以来的甲A联赛竞赛制度进行统计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欧洲国家排球职业联赛开展较好的意大利、法国和中国的排球甲A联赛竞赛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竞赛的队伍组成、方式与方法、竞赛的时间与场次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为完善我国排球甲A联赛竞赛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排球联赛的进一步职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个联赛要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环境“土壤“对其强大的影响和约束。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超联赛“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领导体制、物质保障、市场开发、训练因子、奖励制度和裁判及赛制,从可持续发展观、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角度出发,对“大超联赛“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参加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女子高校12支球队的调研,探讨个性特征与运动损伤的原因,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EPQ个性问卷(成人式)对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结果与运动员损伤评定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性格内向性程度越高的运动员易受伤程度也越高;情绪的不稳定性越高的运动员易受伤程度也越高;倔强程度(P)与损伤分值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考察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现状,归纳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发展环境、管理体制、盈利模式和品牌建构过程中的做法、特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联赛中运动员基数不足,排球受众较少,职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较好的商业化发展思路,其盈利模式难以摆脱“赞助”为主的格局。因此,中国女排联赛要在组织体系、市场机制、联赛运营等方面,需投入更多精力,并以球队作为品牌塑造的主要目标,强化中国女排联赛球迷品牌偏好与追随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有着许多有利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以中国排球运动的管理者、学者、国家队及甲A联赛的教练员和国际、国家级排球裁判员等为调查对象,对当前中国竞技排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促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是国际排球的发展、比赛赛制、经济投入和商业发展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经济学“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对中国排球联赛中外籍球员引入的必要性、引入后的效果和外籍球员对我国排球联赛的积极效应进行分析,丰富外籍球员引入的理论基础,为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