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据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懵了。帮助老子打孔子?不对。帮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对。什么也不答,更不对。真让人左右为难,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2.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据有关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马就蒙了。这道题的确出得有些奇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先哲。孔子讲究积极入世,老子推崇清静无为;孔子讲究进取,老  相似文献   

3.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你会如何回答这道题?答案不外乎两个,但原因一定五花八门。让出题方清华大学没想到的是,这道自主招生面试题竟然招来了网友铺天盖地的声讨。  相似文献   

4.
杨承慧 《高中生》2012,(4):54-54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据有关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马就蒙了。 这道题的确出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教育》2013,(7):17
在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近年高校自主招生"神题"不断,贡献了"玉皇大帝和如来哪个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这类考生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求解的题目。总体看来,"神题"出现几率最高的场合,是自主招生测试,这包括中考自主招生和大学自主招生。老师们之所以出这些题目,据说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考题的质量并不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如果也子与老子打架,你会帮谁?”这是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题目,是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幽默感十足的题目。此处的“打架”当然不是肉搏.而是思想的较量。这种较量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也没有什么最终的结果:这种较量还将持续下去.可以推断也分不出输赢。  相似文献   

7.
1.妈妈:"孔子的老师是谁?"刘星:"钻子,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呢?"2.妈妈:"嘿,我真不该生你这个不懂事的。"刘星:"谁要你生了?经过本人  相似文献   

8.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孔子带领众弟子千里迢迢去向老子请教。老子笑着咧开了嘴说:"你看我的牙齿怎么样?"孔子恭敬地回答:"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老子伸出舌头:"你看我的舌头如何?""先生的舌头伸缩自如,又红又润。"老子听罢不再言语。孔子向先生道谢之后领着众弟子离去。孔子向弟子解释道:"老子告诉我们,牙齿虽硬,由于  相似文献   

9.
一、交流资料,质疑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师:(板书:孔子)课前同学们阅读了资料袋,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师: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他学问高,品行好,所以人们称他为孔子。子是古代对学问高、品行好的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生:像老子、孟子、庄子等。  相似文献   

10.
时间:一九九三年十月三日晚。 地点:长庆局机械厂二招小会议室。 栗:魏老师,在古代的教育家中,你最佩服、研究吸收最多的人是谁? 魏:孔夫子了!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们把它丢掉了,这是比较可悲的。孔夫子活着的时候,地位并不高,到了汉代,孔夫子才有了点地位。 栗:那么,你认为孔子思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魏:仁、义、慈、爱。 栗:除了孔子之外,你研究较多的还有谁? 魏:孟子、庄子、老子等。特别是老子,这个人作学问很善于请教。他的《道德经》也博大精深,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老子》一书的产生年代,学术界有三种看法;"早期说"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末期的著作;"中期说"主张《老子》是在战国时代中期先于《庄子》写成的;"晚期说"则声称《老子》是一本产生年代晚于《庄子》的战国时代晚期的著作。由于谁也提不出过硬的证据,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旅美学者刘笑敢博士认为唯一的使人信服的断定著作年代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已知时代的著作的语法和韵律结构的比较基础上。在这篇论文里,他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发现《老子》中的一些韵文段落的韵律形式和韵律风格与春秋时代末期的《诗经》相似,而不是和战国时代中期的楚辞相似,这就为断定《老子》一书产生的确切年代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郭店<老子>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时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孔子死后二百年左右流传的郭店<老子甲>是老聃思想的表述,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甲>积极应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以"亡事"取天下.春秋老子的历史真实性不容怀疑.郭店<老子>的"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是老子的发明,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的运动和变化,直接进入"本体"(物自身),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话本原,宣告古始神话本原的终结.老子的"道"不仅是世界的本原,而且是天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是支配天下万物的原动力.郭店<老子>的"德"是得之于天道的人生准则,是以天道(自然之道)为内涵的.老子在两三千年前关于宇宙"生态平衡"("万物旁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员员,各复其根.")的论述,以及对天道无为("道恒亡为")的热情赞扬,是中华文明宝贵的思想财富,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人道无为"是春秋道家保证"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治国方略得以实行的思想路线.坚持"人道无为",天下必然大治.  相似文献   

13.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地下出土文献的开掘,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4.
"无为"的观念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都有体现,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出于"自然"的无为,一个是主张"德化"的无为。本文从天道、政治、人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两种思想各自的价值取向、人性认识、实现"无为"的过程等方面展现了老子与孔子"无为"思想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5.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6.
游戏老爸     
谁说老爸就一定要板起面孔,一脸威严。瞧!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老爸"。你想想,不妨对照一下,你的老爸也有他多趣的一面吧?  相似文献   

17.
张劲松 《文教资料》2013,(14):77-78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谈论道德修养的,而是谈他所认为的"道"与"德"的基本概念。老子所说的永恒之"道",就是个"无"字,"无"就是"道"。孔子讲的"道",不论是自然之道,还是仁爱之道,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老子所讲的"上德",说得完美无缺,一尘不染,实际上他是把"德"束之高阁,是谁也无法做到的"德";其"下德"看上去是在谈德,实际上已把"德"说得一无是处了。孔子所谈的"德"属于伦理范畴,重在修身。  相似文献   

18.
在县"金秋十月"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范新萍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课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IT新传奇     
软件比硬件重要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不发一言,只是张开嘴,吐了吐舌头。孔子若有所悟,谢而归。弟子问:老子说什么了?孔子说:老子的意思是满齿不在,舌头尤存。你知道其中的奥义吗?弟子恍然:明白了,这说明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大成 《教书育人》2008,(10):45-45
学期初,我晚学回家,听到一个孩子正在哼着一首怪味歌谣:"上课瞌睡过度,眼皮打架无数.实在支持不住,误入梦境深处.呼噜,呼噜,惊起同学全部."我一听,不对劲,这不是<如梦令>吗?我就叫住孩子问:"这歌真有趣,你能说一下这是谁编的吗?""我也不知道是谁编的,可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唱!""哦!"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刚要离开,孩子却说:"我还会唱更有趣的呢.你听……"他又随口唱出了几首经过改编的怪味歌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