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球对物体有吸引作用这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那么要研究物体的下落就要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从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把几个大小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球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发现它们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到达地面,从而证明物体尽管重量不同,但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的快慢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看到重物先落地轻物后落地实际上是由于空气阻碍的缘故,为了证明这个实验结论,我们用一根长1.5米,一端封闭,一端有管闩的玻璃圆筒,在圆筒里面放着小铁块、羽毛、纸片,实验前先把筒中空气抽出,然后把圆  相似文献   

2.
再谈分马     
1590年的一天,35岁的大学教授、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西北部小城比萨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也就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自由下落,它们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说明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相似文献   

3.
《物体的重量》(第三册第十二课)是继《什么力使苹果落地》之后又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地球引力方面知识的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重量表现为一种竖直向下的压力或拉力,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物体的重量是怎样产生的,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弹簧称测量物体重量的技能,以及自己动手制作弹簧称的能力。其中,研究物体重量的产生是本课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三册十至十三课,是用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其教学目的是,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几种运动方式移动、摆动、转动的特点;物体自由落地,具有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引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教学“物体的运动”一课,应着重让学生懂得,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铁球同时落地,这就证明几百年来,欧洲人深信不疑的“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时速度不同”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伽利略敢想、敢做的精神,大胆地尝试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从二楼将鸡蛋丢下来,并且要保证鸡蛋不破!  相似文献   

6.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打破了亚理斯多德关于“物体轻重不同落地速度也不同”的结论,取得科学研究上新成就的故事。伽利略,生于公元一五六四年,一六四二年逝世,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有“实验物理学之父”的称号。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观察和试验。他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研究了许多力学上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8.
我备《水的浮力》课时,再次翻阅了1999年第3期《小学自然教学》发表的李春莲老师的文章——《沉浮实验的巧妙教具》,读后有点想法。 文中说,田老师设计的四个乒乓球装着不同的物体投入水中。装满水的球悬在水中,我把装满水的乒乓球投入水中。发现每次都是沉在水底,不会悬在水中。另外,物体的沉浮,只有重量等于浮力时才会悬在水中,根据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装水的乒乓球重量不可能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我想要使乒乓球悬在水中,首先要称出排开水的重量,再称出与排开水的重量相等的装水乒乓球的重量,这时球能悬在水中的任何部位,即不上浮也不下沉,装水的球只能作为比较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114名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四个体积、重量相同但色彩不同的正方体进行重量感知实验,研究色彩对物体重量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1)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物体重量的准确知觉;(2)色彩的重量知觉对商品包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力和运动》单元,教材篇幅较多、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主要方面: 1、力和运动的最基本关系,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2.苹果落地、物体有重量都是地球引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李建军 《现代教育》2003,(12):55-55
关于质量、重量和重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认为是一样的,尤其是重量和重力,他们认为是同一概念,认为是物体重量就是重力。在现在日常生活中,重量一词尤为突出,一提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他们往往与物体重量是多少相混淆。现在我们就把“质量”“重力”“重量”来分析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不同天体上物体的重量G=mg,天体不同,其重力加速度也不同。由此导致了相同质量的物体当处于不同的天体上时重量也不同。比如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1/6。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物体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引力的大小(F)与两物体质量m_1、m_2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是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不同天体的引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质量和重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物理概念,它们之间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更多的是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比如说一个物体有多重,指的是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小,但很多人都习惯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一、重力和重量在传统的力学中,常常同时提出重力和重量、失重和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物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但并不从概念上区分重力和重量.198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P_(596)指出:“……对地球而言,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重量.大阳或其它天体对邻迫物体引力的大小也可称为重量.笔者以为,在引力场强度(?)被看作恒量的情况下,重力是不随运动状态变化的,无所谓“失”和“超”的问题,不如把“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定义为重量,重量大于重力时为超重,反之,为失重.不然,重量时而是力时而是力的数值,必然造成混乱.又如物体放在弹簧称的托盘上,指针有确定的读数,但在系统加速下落时,读数减小,当下落加速度等于(?)时,读数变为零.这样,弹簧称测的是重力呢?还是重量?既然矢量(?)不变时重力不变,显然上述测量结果的变化是重量的变化.于是可知,“重力由物体固有属性和引力场性质决定,而重量是随运动状态而变化的”;上述百科全书中关于重量的定义,只在物体匀速运动或静止的特定状态下适用,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两个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称时重量相等,为什么在真空中称时,密度大的物体重量小?有的同志以铁与棉花为例对此做了如下推证。令物体在空气中和真空中的重量分别为G′和G,所受浮力为F  相似文献   

16.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三册“物体的重量”课文,基本可分为:①物体的重量相当于向下的压力或拉力;②常见物体的比重;③物体重量的产生和为什么表现为竖直向下的压力或拉力?这里的①、②可用直观实验进行讲解,并使学生掌握测称物重和求物体比重的方法,结合物体比重表熟悉部分常见物体的比重;最困难的是③,这需要把十——十三课全单元讲完后系统、总结、提高才能初步明了,因为这关系地球的作匀速圆周运动比较高深的物理知识,对教师需要明白,对学生只能照书上“物体的重量是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质量和重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物理概念,它们之问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更多的是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比如说一个物体有多重,指的是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小,但很多人都习惯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1590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使用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从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人们信奉了近2000年的亚里斯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重量的定义,各本书上说法不一,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地球的吸引力就是重力,而重力就等于物体的重量;二是认为重量是秤出来的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由于定义的不同,给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