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魏晋隋唐时期的河东裴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之一。西晋时,它与琅王牙王氏齐名;唐代,它出现了十七名宰相,对当时的历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大量唐代河东裴氏墓志的出土,为解决其族源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河东裴氏“与秦同祖”,其直接祖先是春秋时期秦桓公之子钅咸  相似文献   

2.
河东裴氏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见于正史记载的裴氏人物达数百人之多.本文搜集研究6通裴氏出土墓志资料,与正史对比,以劄记为体裁,对唐代以前文献记载的河东裴氏人物、相关历史人物和有关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纠误6处,补史14处,证史5处.  相似文献   

3.
个案研究是一种社会学的方法 ,鉴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特点 ,史学研究常借用这种方法。裴氏作为一个大姓 ,历来受到重视 ,除历代正史中的大量裴姓人物列传外 ,地方史志、碑传墓志、家乘谱牒中也有大量记载。历代文人的诗文总集、别集及类书、辞书中也有不少有关裴氏的资料。山西师范大学周征松教授与裴海安副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华姓氏谱·裴姓卷》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 ,为中国家族史的研究增添了一部新作 ,所取得的成果是极为丰硕的。在编著本书前 ,周征松教授曾著《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一书 (山西教育出…  相似文献   

4.
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东晋的品评风气盛行,由对人物的品藻渗透到文艺的各个领域。就文学领域而言,文学品评从属、服务于门阀政治,文学并无自身独立性可言。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如何,不在论述之列,评论家关注的只是作者的门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门第品评观念下,文学沦为门阀士族之间提高自我宗族声势,打击其他门阀家族的一种政治手段与策略。《世说新语》中《裴氏语林》因载王殉之文而骤兴,因谢安一语而忽废,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浸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同时,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学创作、婚姻制度、世族制度以及裴氏文化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裴是柳宗元的姻党,以他为中心,柳宗元与之交游的圈子里有六人。通过经史互证的方法对柳宗元笔下的这些裴氏人物进行了探析,可以还原几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7.
从两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婚姻心态的三个特征,着重探讨了门阀士族势力衰落的必然趋势,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门阀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说明了社会群体心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裴氏家族是西晋时一流门阀大族。在西晋中央权力斗争中,裴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或主动介入,或被动卷入,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裴氏家族在东晋南朝政权中丧失了政治显族的地位.同时也规定了裴氏家族向北方的发展和在隋唐时期的兴盛。  相似文献   

9.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唐代门阀政治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一)皇权与门阀大族的紧密结合;(二)门阀政治的基础有所扩大;(三)唐代门阀士族的腐朽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影响深远,此历史阶段,门阀士族入仕途径的变迁记载了门阀制度的盛衰历程。"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是这段历史时期门阀士族进入仕途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两种入仕途径与门阀制度的盛衰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校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周征松教授在《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之后 ,又与语文报社裴海安副编审合作撰写的《中华姓氏谱·裴姓卷》已于 2 0 0 2年 1月由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全书共 2 5万字。《中华姓氏谱》是中国史学会的重点研究项目 ,由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主编。该丛书集合百余名专家学者精心撰写 ,共 10 0卷 ,每卷一姓。从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个方面 ,揭示中华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主要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 ;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广征博引 ,史料翔实。目前…  相似文献   

12.
门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其依赖的社会形态、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士族家族等方面。新时期魏晋士族研究的成果还是保持着一定数量和质量,仇鹿鸣沿用政治集团分析学说,对士族门阀的文化转型进行了新的考证,视野相当灵活。士族门阀与书香门第有着文化隐喻关系,从中国文化内在演进理路分析,书香门第已经成为士族门阀在江南的文化隐喻,从士族门阀到书香门第是一种向文化本真状态的回归,这涉及古代文化从原生到发展过程中认知模式的投射,能够加深我们对自身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和特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8-21
清河崔氏在唐代定著清河大房、清河小房和青州房三房,与赵郡李氏一样,清河崔氏每一房的世宦发展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高级官员和中低级官员比例差异较大。门阀士族的家产境遇及门荫制选举地位的演变,是影响门阀士族世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门荫制是影响门阀世宦的直接因素,进士科只为门阀士族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历史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唐朝,很多才华横溢的人考到老、考到死也未必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柳宗元如此年轻就能及第,除了因为他有才华,还因为他的家庭。除了拼爹,他还可以拼妈。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隋唐建立以后,门阀制度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门阀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许多同志都主张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当然,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是一切封建特权的基础;但对门阀士族制度来说,这不免失之笼统.因为,它不能说明以下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土地所有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现象,而是各个朝代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说,越往后规模越大.可是,为什么其他历史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制度?第二、南朝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进一步发展,为什么门阀士族制度却开始衰落了?  相似文献   

16.
永嘉之乱后,河东裴氏一支南迁寿阳,北魏后期回归北土,被称为“南来吴裴”。南来吴裴与河东裴氏虽都已失去在魏晋时代的高门地位,但他们在婚宦、文化上仍有差别。总的来看,南来吴裴为回归河东故土而主要留在南境诸州发挥作用,成为独立的一支。仕宦特点显示:河东裴氏多仕于中央,司以文职;南来吴裴多仕于地方,以军功进阶。同时,他们在文化类型上也体现了不同倾向。作为新兴家族的南来吴裴处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拥有特殊的权力,也造成了他们在消费上的特权,过着非正常的消费生活,穷奢极欲。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阻碍了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广大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南来吴裴一支出自河东闻喜裴氏。裴氏本晋室高门,永嘉之乱,裴氏族人四散,流移南北,遂多有房支。其南投襄阳一支号南来吴裴,行迹扑朔迷离,学界对此研究极少。南来吴裴的南投北返,涉及层面甚广,对南北政局影响至巨,诸如士族投奔河西、晚渡伧荒南投、豪门门第的提升等在南来吴裴中均有体现。其家族风尚的变化、势力的构成在南北政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和同年,也有僚友、父执和国相。裴行立是柳宗元做柳州刺史时的顶头上司,也是柳宗元死后为他出资归葬万年的恩公。在柳宗元生命的暮年里,裴行立显然是其重要的交游对象。柳宗元笔下的裴行立形象与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有不少大相径庭的地方。以裴行立为中心的裴氏人物还有裴行立之兄、裴叔猷之长子以及裴度,所有这些裴氏人物都对柳宗元晚年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社会基础的基本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伦理四方面。作为东晋南朝社会主体的世家大族集团(即士族),为维护其特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官吏的选举、庄园经济的经营、世代家学传统、宗教信仰、编定家谱、以及限定通婚范围等方式,严格区分了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界限,使东晋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门阀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