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的“望”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编者也许认为它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熟字,所以未加注释。一般选本都把这个字释为“远望”、“望见”、“看见”。从词义上说,我不否认“望”字有“远望”、“望见”、  相似文献   

2.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3.
“的”字从小就有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们先看一个句子: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句子中“休息”的“休”字是一个很平常的字,但同学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请看下面的图: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中都有“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规定违反了写作规律,对中学生的写作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斗胆试问:取消“不少于800字”的限制如何?字多并不意味着内容充实,字少也并不意味着空洞无物,硬性规定作文“不少于800字”会使部分学生为达到此要求而刻意增加篇幅,以致空话、废话、套话在作文中屡斩不绝。唐代诗人祖咏于开元年间在长安应试,按唐制规定应试诗为五言六韵十二句,但他的《终南望余雪》却只作二韵四句便交了卷。问他为何不写完,他答曰:“意尽。”考官看了诗后很是赞赏,于…  相似文献   

7.
教学完《三味书屋》,我心里就嘀咕着:会不会有学生在桌上刻“早”字,于是预防针先打下去。可“悲剧”还是发生了。教室里一个学生拿着小刀正在课桌上刻什么,走近一看,课桌的角上隐约可见一个“早”字。我轻轻地敲一下他的桌子,示意他把刀子收起来。  相似文献   

8.
据刘又辛在《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上发表的《六十年来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发展》一文说:五四时期,《新青年》六卷登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的译文,文中把“她”字写做“他女”。我们看了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啰嗦?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那时还没有表示第三人称女性的“她”,所以就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说到那壁上挂着一个朱拓的大“寿”字,还特别点明是陈抟老祖写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新版注释本的《彷徨》,在“陈抟”之下注道:“据《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是五代时人,擅长诗赋,因科举不中,在五当山和华山修道,传说他活了800岁,有的把他附会为神仙。老祖,即祖师。”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陈抟刻“寿”字石碑的记载,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当然更是虚构的了。鲁迅这样写,意在讽刺鲁四老爷以宋明理学为正统,妄图使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施一新同志来信指出,《四川教育》第五期《对偶·对仗·对联》一文中,引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句,误将“白”这个仄声(入声)字注为“平”声,要求更正。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字的读音问题,而是步及怎样学习和教学旧体诗的问题,故特简复如下。对旧体诗,不能太拘泥于它的格律,而脱离当  相似文献   

11.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2.
“领字”     
领字又叫一字逗,是小令中不见,中调里少见,长调里经常出现的单音词,是词学研究的专用名词。在阅读时,读者只作短暂的停顿。了解充当领字的种类和担当领字较为频繁的词汇,对学习、掌握词这种文学体裁大有裨益。充当领字的词主要是由副词、动词担当。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望”和“惜”就是动词。担当领字较为频繁的单音词,据元陆辅之的《词旨》一书总结,有33个之多: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这些词大多与愿望、揣度等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登泰山记》中,教师教学用书将“望晚日照城郭”的“望”字解释为“远看”。配套的朗读磁带读为:“望/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家叔向为了批评韩宣子忧贫不忧德,委婉地采取了特殊的方式——贺.《叔向贺贫》记载了他这一言行.这篇文章“贺”字居要,抓住“贺”字就抓住了理解这篇文章的纲领,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枢纽。首先,“贺”字造成了全文的悬念,抓住“贺”字,就能引学生入胜.“宣子忧贫,叔向贺之。”摆出了尖锐的矛盾.一是事实本身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浅释古文中的“见”字《大学语文》有几篇古文涉及到“见”字的语句需要释析,“见”字在《说文解字》上释为“视也”,就是“看”的意思。《词铨》上说“见”与今“现”同。其本义是“看见”、“显露”,它的本来词性是动词。如《李氏将伐颛臾》中:“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这篇文章(指《背影》)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文章例话》)吴晗“一《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字的同源字,从所见到的资料看,陆宗达、王力先生都有所论述。陆宗达、王宁在《浅沦传统字源学》一文(1984年《中国语文》第5期)中,言及“经”与“径”通于“直”义,是同源词。王力在《同源字典》中,认为“经”、“径”、  相似文献   

20.
张志达 《学语文》2002,(4):48-48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作家姚鼐的一篇游记精品。文中有这么一句:“望晚日照城郭,汉水、徂徕如画”,《教师教学用书》的释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笔者认为,译文总体上符合原意,可是对前半句的解释不够准确,把其中的“望”字释为“远望”有值得商榷之处,释为“临近、接近”更合适些。“望”有“临近、接近”的含义,如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句中“望秋”即为“临近秋天”之意。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