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盟国家产业集群政策致力于国家、区域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学研关系的加强,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改善区域创新系统,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型公司的产生等,代表了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发达国家在实践中成功的集群规划和发展政策,提出促进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政策实践,以2010—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该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影响路径中具有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区域之间合理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崔新蕾  刘欢 《科研管理》2022,43(1):32-40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生物医药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产业集群通过多重效应共同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据此,提出扩大集群规模、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创新集群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本文在界定创新集群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发展历程、规模、创新能力、国际化和辐射带动能力,并与国外领先创新集群进行了比较,然后深刻剖析了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后提出了推动中关村发展成为未来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不仅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且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助推器。针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特征与要求,在讨论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从三个视角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从自组织和他组织动力系统两个方面提出动力要素的作用机制,包括竞合机制、协同机制、创新机制、诱导机制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OECD国家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集群因为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受到各国关注。基于集群的政策因为能提高集群的创新绩效而逐渐为众多国家采纳。在介绍和分析oEcD国家集群政策的基础上,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内涵—维度—指标的逻辑思路,在突出生物医药产业对集群环境的依赖性和政府政策导向的依赖性两大特征基础上,对其内涵深入挖掘,进而从宏观国家层、中观区域层及产业层和微观企业层这一全景视角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产业创新能力划分为企业层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层网络创新能力、区域层集群创新能力和国家层政策创新能力4个维度,通过每个维度的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选取指标,构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集群创新系统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其创新速度和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对集群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构成及其它们之间的知识流动进行了研究,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该集群创新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文化是影响产业集群演化和创新机制培育的因素之一。基于文化结构主义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区域文化与集群创新能力培育之间的关联性展开研究,通过结合汕头澄海玩具集群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创新演化实例,探讨集群的区域文化与集群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集群区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影响的差异性,从一个侧面和局部验证了集群区域文化的结构主义现象与集群创新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从而为区域产业政策制定与集群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创新网络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以地方化知识积累和地方化学习为切入点剖析了基于创新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最后,提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A数据包络法,对广东与苏、浙、鲁三省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广东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其他三省,沿海四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均有待提高;广东必须通过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网络,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来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集群式产业创新的社会资本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成功的产业集群表现出较强的区域产业创新能力,集群内形成的社会资本对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含义与主要构成因素,构建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对Montreal西南区域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成社会资本的参与资产和关系资产对创新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其创新能力支撑的创新系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以演化经济学和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新区创新系统所具有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在高新区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利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假设的创新环境、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影响关系,产业集群作为中间层次的独立性显著成立,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旻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209-212,25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区域优势的经济聚集体,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新能力则是产业集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创新中普遍存在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合作,集群企业可以利用地理上接近的优势,共享资源,取得共赢。考虑创新提出方和合作方地位平等的情况,建立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复制动态模型,对演化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大力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