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昆姝  覃蓉芳  胡培 《预测》2010,29(1):42-48
通过创业决策情景模拟,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基于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风险偏好作为前导变量、风险感知作为中介变量时,个人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偏好对风险倾向没有影响作用;(2)风险倾向正向影响创业决策;(3)创业风险感知负向影响创业决策;(4)创业风险感知部分中介了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作用。因此,谈论风险倾向无用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
虽然非正式制度占制度环境的比重远超过正式制度,但现有研究集中于探讨地区正式制度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对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致力于揭示地区社会信任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01595条个体创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地区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正向影响,地区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负向影响,说明社会信任的确是个体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2)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能强化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正向影响,弱化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负向影响,说明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利用外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潜在机会和抵御内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可能威胁。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区社会信任通过影响个体识别创业机会进而对个体创业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关注点从正式制度环境转移到非正式制度环境,不仅能丰富和拓展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相关研究,而且对个体制定创业决策和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戈  石瑾 《科研管理》2020,41(5):269-278
创业动机是个体开展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本文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广东省370个90后青年样本,采用结构方程与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集体文化情境下,独立动机与主观规范对90后青年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独立动机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主观规范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感知的行为控制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独立需求对主观规范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个人对创业的态度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推进,国民的创业热情被激发。然而,我国创业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仍不够完善,部分新生企业家在创业时存在战略导向迷失的情形。基于GEM指标体系,解析了服务环境对新生企业家创业导向选择的影响机制,并借助社会认知论探究了创业自我效能在服务环境与新生企业家创业导向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服务环境不仅能促进新生企业家追求产品开发,还能推动其实施规模扩张。具体而言,研发转移环境、制度支持环境更能激励新生企业家实施产品开发;而社会文化环境、中介服务环境更能驱动新生企业家寻求规模扩张。(2)服务环境能促进新生企业家感知创业机会、提高感知技能、强化风险承担和积极拓展网络,提升其创业自我效能,进而促进其选择与实施创业导向。(3)相比OECD国家,非OECD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研发转移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制度支持环境等创业服务环境相对滞后,因而对产品开发的激励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孙秀丽  赵曙明  白晓明 《科研管理》2018,39(12):123-130
基于高管团队风险视角,本文首次提出“制度支持-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公司创业”的路径作用过程,检验了行业增长这一重要行业特征在整个作用机制过程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京津冀地区五个城市227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所提出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制度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创业,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行业增长对制度支持与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团队冒险倾向的中介作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探究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导向选择的作用机制,以及市场环境动态性和开放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导向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创业自我效能越高,创业者越偏好产品研发;创业自我效能各维度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关系感知、机会识别、能力感知和风险容忍;市场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存在显著差异,在OECD国家正向调节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导向选择的影响,而在非OECD国家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环境开放性具有资源获取、约束降低、需求增加与竞争增强效应,正向调节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导向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秀娥  王超 《科学学研究》2020,38(3):466-475
创业活动的失败率极高,如何促进连续创业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究创业失败情境下创业者创业承诺影响其连续创业意愿的中介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承诺影响创业者连续创业意愿;(2)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环境宽松性不仅调节了创业机会识别与连续创业意愿的关系,还调节了创业承诺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影响连续创业意愿的间接关系,即当创业环境越宽松时,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创业承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我国创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高质量创业制度环境“磁吸”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俨然成为新形势下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迫切现实需求。于是,本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与AMO理论的整合视角,构建创业制度环境影响科技人才创业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本研究面向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展开多阶段、多来源的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制度环境会通过规制维度、规范维度、认知维度3种形式影响科技人才的创业意愿,其中,创业效能感、创业激情、创业机会认知在创业制度环境与科技人才的创业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系统呈现创业制度环境影响科技人才创业的深层次心理机制,为提升创业制度环境对科技人才创业的激励效果提供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对团队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创业过程为中介,构建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创业过程与创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其中创业团队认知能力采用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和监测调控能力3个维度,创业过程采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决策2个维度。运用多元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用SPSS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团队成员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与创业决策交互项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共识能力、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决策匹配,专长配置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蒋小仙 《科研管理》2022,43(5):44-50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创业活动的中介作用打开社会保障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黑箱”,破解“社会保障之谜”。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障、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2009—2016年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失业保障对生存型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对机会型创业具有正向影响;养老保障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都具有正向影响;(2)生存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机会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3)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在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在技术和资本禀赋由低及高的区域中,社会保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本文为解开“社会保障之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政府营造有利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的社会保障制度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秀娥  王超  李帅 《科研管理》2022,43(5):59-66
如何促进创业是近年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议题。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研究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28个国家跨越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制度环境中支持创业法规、金融资本可得性、教育资本可得性和腐败控制正向调节二者关系,社会文化价值观负向调节二者关系。论文从跨层视角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制度环境对创业意愿的交互作用,拓展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最后,本文从创业者和政府层面提出管理启示,以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新春  马骏  何轩 《科研管理》2006,40(12):51-61
本文以2002-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混合截面数据模型,探讨了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创业者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价值及其变化趋势问题。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的演进,人力资本对创业绩效的贡献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而社会网络的贡献率则表现出逐期递减的变化趋势;高人力资本和强社会网络投入显著地提升了创业绩效,并表现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进一步,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的贡献在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创业企业成长中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价值及其变化的意义,这对于拓展转型经济的创业理论和理解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创业行为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有研究,制度环境(正式制度)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认知脚本,而社会网络和文化价值观本身是一种非正式制度,会产生规范作用和模仿作用,进而对创业认知产生影响。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阐述制度理论对创业者创业认知的影响机制,构建研究模型。通过江苏省7个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正式制度特别是社会网络对创业者的创业认知的安排脚本、意愿脚本和能力脚本有正向作用。在我国,非正式制度对创业者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创业环境下的机会认知和创业决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靖  张帏  高建 《科学学研究》2007,25(2):328-333
在回顾和评述创业机会认知和创业决策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不同创业环境的特征,指出这些不同环境的特征对创业机会认知方式和创业决策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创业者在三种不同创业环境下的创业机会认知和创业决策模型;认为当环境及创业者自身能力发生变化时,创业者的决策行为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poorly understood. We build the theory in this area by trac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U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over a 40-year period.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jolts mobilize actors to reformulate institution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Whe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s stable, we find that incumb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embedded logics present formidable obstacles to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Environmental jolts, however, catalyze search processes and motivate the evaluation of current institutional logics. Specifically, in the case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environments of abundance and regulation resulted in homogeneity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and few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Environments marked by scarcity and crisis, however, witnessed heavy scrutiny of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eroded their taken-for-grantedness and symbolic value, resulting in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ial action.  相似文献   

16.
张铄  刘伟 《科研管理》2019,40(7):275-284
创业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以获取新技术、实现新业务创建为目的的创业导向并购逐渐成为了新创企业主要的战略实施方式。鉴于新创企业的发展具有技术依赖性,且董事会的构成较为特别,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截止到2015年12月的并购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轨道下新创企业董事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创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均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进一步发现,企业所处的技术轨道不同,以上作用效果不同。在供应商主导和规模密集型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信息密集型和专业化供应商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在基于科学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的创业导向战略决策具有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红霞  郭霜飞  陈浩义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79-1888
 近年来,我国农村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农民创业动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资源两大因素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维度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机会识别效能感、组织承诺效能感、管理控制效能感对农民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性影响,而风险承担效能感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有显著影响;创业资源各维度中,财务资源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财务资源和知识资源对农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源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构成影响。可见,提升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增多农民创业资源能够有效增强农民创业动机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张超群  王莹 《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本研究围绕"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意向"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向高校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连接越强、异质性越高,创业效能感越强,而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只能增强风险容忍效能感,对机会识别效能感没有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钰  胡海青 《科研管理》2021,42(8):35-42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下,内生资源是决定企业战略导向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外部资源约束下“小而弱”的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因此,新创企业创新发展的本源必须回归企业内部,既要重视对冗余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加强对创业导向的培育;而组织内部“资源-战略”的转化过程必然与外部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通过2011—2016年间252家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验证了非沉淀冗余、沉淀冗余资源对创业导向的倒U型影响;并分别以社会网络为非正式制度、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正式制度的调节因素,检验了不同制度对于冗余资源与创业导向的差异化调节效果。以此完善了对资源基础观、创业机会观及制度观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