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虹 《新闻知识》2004,(6):47-48
一张综合性报纸的副刊有它特定的读群,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副刊更上档次、更多地“抓住”读,这首先对副刊稿件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赢 《中国编辑》2005,(3):80-81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新闻,副刊作品更注重语言的精致、词句的完美、立意的新颖,更讲求文化性。总的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4.
副刊专栏的文化品位──兼谈各类新闻传媒的专栏设置王石所有的新闻传媒中,最早出现专栏的大约是报纸。而报纸上的副刊又似乎应该更多更权威地享有专栏的版权。1992年以来,南风频吹,经济腾越,各类新闻传媒都不甘落后。报纸扩版的扩版,增刊的增刊;广播电视则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2.地市报专副刊相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的传媒,另一个大的优势是,以本地信息的亲和力吸引读者、争取读者。相对而言,地市报的专副刊对本地  相似文献   

6.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  相似文献   

7.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宋桂平 《记者摇篮》2012,(10):12-13
在进入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面一样,在读者的精神食粮中占有相同的成分,这就要求企业报副刊作品必须更热切、真实地关注和贴近企业职工的生存空间,更敏锐、迅速、深刻地捕捉到企业工作生活中有价值的变化,并通过作者的创作再现于副刊。作为企业报,理所当然地应该为企业服务;而作为企业报的副刊,当然也不应背离为企业服务这个宗旨。因此,要想办好具有特色的企业报副刊,只有立足企业,面向班组,贴近职工,始终把企业生产作为宣传的主旋律,坚持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提高报纸品位,以敬业勤奋的精神,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品位上亮相,在新意上争先,在特色上称奇,这样才能起到企业报副刊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尽管晚报是日报管辖下的一张子报,但它毕竟不同于日报.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和生活贴得更近一些。让读者感觉更亲切一些,在内容上更灵活一些。但是,正因为如此,晚报副刊在把关上就要比日报的难度更大一些.过于严格则失去晚报的特色,过于宽泛则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如何把好晚报副刊的政治关,使之活而不乱。宽而不泛,是我们办好晚报副刊,赢得读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政治方向、读者对象、风格上与正刊保持一致。在内容上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作为地市报文艺副刊,更要在地方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受到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挖掘地方独有的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文艺副刊的一个亮点。要凸现鲜明的地域性,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本地区的文化风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文学副刊,如何在内容上、形式上创新,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真正使文学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是文学副刊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编辑对版式的美化和内容的策划。是保持报纸文学副刊个性与文化品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报刊史上一直把专刊这一独特的版块笼统地归入副刊,而且认定是对副刊的补充。这种观点在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学大辞典》上有明确的表达:“专刊:专门刊载某一方面材料的副刊。……报纸设置副刊,是为了补新闻版不足。报纸在综合性副刊之外又设专刊,又是为了补综合性副刊之不足。”这一模糊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专刊的个性,影响了专刊功能的发挥。实践的发展,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版块,准确地把握它们的个性,明确它们的分工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报纸副刊:变革还是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资讯的日益发达,新闻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和多样的状况下,报纸的文艺副刊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新闻的地位比以往更成为了报纸版面上的优先,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压缩副刊就成了许多报纸下意识的反应和作为。  相似文献   

17.
绵绵副刊情     
李梁 《传媒》2002,(11):11-12
大约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过和报纸副刊打交道的经历。因为在我们中国,杂志再多,也没有报纸多;更遑论出版社了。这样,在每一个写作者起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最先打的主意都是上报纸副刊,而后才有可能是登杂志或者是出一本书。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不过我最初和报纸副刊打交道纯属“近水楼台先得月”。那还是上中学的时候—我上中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十分感谢省上新闻届的老前辈。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推动,就不可能有我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的成立,也不会有副刊的两次成功的评奖。报纸副刊有了和我省新闻奖相同的地位,这在我省的新闻史上具有开先河性质。这是基于对副刊在报纸中地位不可或缺性的认识。当然,也有他们对新闻事业后来者的殷切期盼,即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副刊研究会是我省各报副刊同仁的学术团体,其结合有着一个共同事业的坚强纽带。副刊在报纸格局中的地位,决定她只能依靠报纸的生存而生存、发展而发展。各报老总们的支…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要创新,特色是关键。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报界有句老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专副刊正成为地市报竞争中的新制胜点,专副刊的内容创新有着无限的空间。如何提升专副刊的核心竞争力,理念的审视、机制的调整、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转变传播理念,调整定位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原来意义上的"专副刊"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专副刊如何通过创新赢得有效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摆在报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我们对报纸专副刊必须进行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作用由此可见。然而,在副刊表面上红红火火的背后,许多副刊却存在着面孔雷同的问题。因此,如何突出副刊的特色,彰显副刊的魅力,已成为能否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副刊编辑工作多年,感觉到要想办好副刊必须要在地方特色上下工夫,尤其是地市级报纸的副刊更应该强化自己的地方特色,突出本地副刊的个性和特色,从而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