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既需要对学生进行"坚守"式"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入世"教育,也需要进行"超越"式的创新人格的"经世"教育,否则只有前者极易导致滞后社会发展的"工具性"教育,会降低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问题素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创新人格,促进高等教育实现从"就业式"向"创业式"的教育递增,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但现在多数学生因社会环境影响,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而人格心理不健康。"三维健康观"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的身体,也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笔者就怎样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心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作为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主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理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担负起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及创业思想、创业本领。高职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俊 《考试周刊》2012,(36):171-172
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条件下,"90后"大学生新生群体存在对大学校园适应能力较弱的现象,在独立学院此种现象尤为显著。这既不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又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从提高其对校园适应能力的方面着手。本文结合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今不少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严重地阻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和调试,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尽快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深、学术底蕴不足等缺陷。同时,由于经济效益和就业率等功利性的诱惑,不少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笔者认为,相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更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注重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担负起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要求,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这种人格应当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强烈的责任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具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此,高等教育应遵循主体教育、开放教育、创造教育、人教育、创业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中心理健康占有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对学生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基础教育闻名国内外,"灌输式"教育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端,一味地灌输式教育会抹杀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教育改革年年新,高等教育中也渐渐出现了"分享式"课堂这样创新的字眼。本文针对"灌输式"课堂与"分享式"课堂的不同,着重论述新兴的教育理念——"分享式"课堂对于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启发思维、形成品格、成就德性的系列课程,德性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坚守式"立场教育,二是培养学生"超越式"创新教育。长期以来,大学思政课只注重前者,忽略了启思睿智,难以造就"超越式"创新教育,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活力,不能满足创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要消除这一困境,大学思政课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教育入手,进行开发学生的德性主体素养和德性能力的教育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学校体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体魄、创新和实践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不仅需要有无疾病症状的躯体健康,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肌体靠营养与锻炼,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则离不开教育。尤其是科学、系统的心理教育。从以往我们进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果来看,其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不尽如人意,所以,尽快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为主要任务,及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形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前提,人格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塑造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为目标。辨证式教育、渐进式教育、创新式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塑造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为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为主要任务,及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形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前提,人格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塑造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为目标.辨证式教育、渐进式教育、创新式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艳 《考试周刊》2011,(16):166-167
人文精神即人文素养,是学生人格的重要"板块",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等教育效益是个人发展效益与社会发展效益的统一,其主要体现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益及优化社会人才整体结构。传统的以合格人才为标准的补短教育模式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益及造成人才结构上的浪费。促进学生扬长发展,提倡学生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益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独立作用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实现教育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格教育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格教育要着眼于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亚平  李磊 《文教资料》2011,(4):175-178
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现实要求,是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符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及时总结分析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后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刘云东 《中国教师》2009,(Z1):389-389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要而决定的,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