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中学历史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和优质的素材.务实有效地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学历史学科实施"两纲"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时刻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朝鲜族单亲无亲学生教育的实践中要着力宣传朝鲜族优秀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开展与民俗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中激活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使朝鲜族单亲无亲学生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国际合作意识,是一种具备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并能够正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在解决区域性和国际性问题中,具有同他国合作解决问题的强烈意识及良好的品质和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需要,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中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对中学生进行国际合作意识培养的素材,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能够培养学生国际合作意识的各种资源,采取情境教学、古今对比、比较教学和历史活动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月玲 《文教资料》2009,(34):150-151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世界意识的关系。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必要性,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以包容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来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命运,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学历史课程帮助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汲取历史经验,增强民族精神,开拓国际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成为有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公民。上海市风光宇历史名师培养基地立足课堂教学,从创新精神培育、整合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学环节的一致·陛、影视史料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是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经济意识的新概念,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法规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合作意识六个视角来阐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经济意识的内涵,强调培养学生经济意识是个人、民族、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民族音乐和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统一性,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开放的世界需要各民族国家间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摒弃偏见,培养国际协作精神,学习其他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长处,形成“开放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通过人类社会历史发...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学校德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与社会》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这门课程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民族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以感受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以"史"来感染学生,并由学生自内心激发出民族意识.有必要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国古代、近代史教学中,以期达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新国家安全观更凸显出对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共同性、普遍性和合作性的关注。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育与新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以新国家安全观引领、创新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工作,需要将学生的国防素质纳入到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去,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规章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武术教学中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研究,了解到初中学生民族精神状况不容乐观,运用武术培育初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在备课、教材处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己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针对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高师音乐教育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其教学的质量与偏重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方向,影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秋,湖北省高中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经过三年的实施,新课改下的教学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区别。新课标特别强调:“历史要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从教法的角度,可尝试在教学中发挥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朱俊文 《成才之路》2020,(9):124-125
小学阶段是夯实基础、培养语文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传统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意识,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章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探究如何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公民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公民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它存在着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值得高度重视。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产生的根源,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确保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书写技能是高师专科师范生从事教育行业必备的一门基本教学技能.对于高师专科师范生需进行书写技能培养,他们承担着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书写能力、改善我国中小学学生书写水平整体不高的任务.对未来教师的书写技能的培养要有针对性,需要确定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目标、考核方法的细则等,力求在短时期内能培养出合格、高素质的专科师范生,顺应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