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道是我国“奥运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要迅速提高我国柔道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就必须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合格的教练员.在我院承担的全国中级柔道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教学任务中,为了加强对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原理,将“运动生物力学”列为专题讲座,10学时包括讲课、实验、讨论和考核.教学时数虽短,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突出“岗培”教学的特点教练员岗位培训应以提高教练员的能力为目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教学特点,“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要摆脱学历教育的束缚,突出对学员在运动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子柔道运动自80年代初开展以来,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尤以大级别为主,曾有高凤莲的“三连冠”;1992年巴塞罗那庄晓岩的第一枚柔道奥运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孙福明的“开六红”。本文拟就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年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有助于我国柔道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柔道是属摔跤范畴的一种格斗对抗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在日本柔道被列为“国技”,是中小学校男生的必修课,大专学校男生的选修课。各类各级学校都设有柔道场馆并聘有专职柔道教师,负责学校的柔道教学与训练。通过柔道课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尚武精神,强健筋骨,进行精神文明和遵守纪律的教育。现代柔道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4.
女子柔道比赛基本技术间的组合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道比赛是奥运会项目,世界各国为此项目的众多金牌而争夺激烈。运动员技术能力提高也较迅速,运动员在速度、力量及基本技术方面有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女子柔道自奥运会立项以来的十几年中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女子柔道运动员吸取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特点,即散手打法的技术风格,“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柔道项目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柔道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中国柔道事业发展前景。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与柔道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柔道运动的公众关  相似文献   

6.
森森 《中华武术》2006,(5):14-15
普京是个柔道高手。他从11岁起开始学习桑勃式摔跤,而后开始对柔道产生浓厚兴趣,“当我站上柔道垫子,就如同在家里一样舒适。”少年普京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1973年和1975年,普京先后获得徒手搏击与柔道专业两项体育硕士学位,并曾数次夺得圣彼得堡柔道大赛冠军。  相似文献   

7.
大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的培养规划,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在新世纪发展的新定位,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柔道项目的发展也需从宏观入手,站在结合大中小学柔道教学的层面上,来规划我国各阶段柔道人才培养的路径,即将全国大中小学的柔道教学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进行统一的设计、规划与运作。文章主要探讨了柔道项目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将来大中小学"一条龙"柔道教学的实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柔道技术的蓬勃发展,每个柔道运动员为了能有效地击败对手,都必须具备各自特点的得意技——绝技。而根据自己的条件,掌握一二个绝招动作,对于取得比赛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大腰”技术是柔道比赛中被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所广泛采用的,特别是在中级别运动员的比赛中具有较强的攻击力,是柔道运动员的高难技术动作。将这一高难技术与其他动作加以组合,对柔道比赛中取胜将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03年第8届全运会上女子柔道比赛中决赛的观察统计,分析中级别比赛中“大腰”技术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中国式摔跤运动开展得较为广泛,这是开展柔道和提高柔道技术水平的有利条件。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转练柔道,无疑具有许多有利因素;但由于这两项运动的基本区别,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练柔道时又会遇到一些难题。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而后要建立“新的”、柔道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这往往比一开始就建立柔道技术动作这一动力定型还难。这是因为中国式摔跤技术动作中,有一些不符合柔道要求的技术障碍,这样一来,具有中国式摔跤基础的运动员同没有练过中国式摔跤的人相比,前者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现场体验法,分析了日本柔道的现代化改革的主要脉络。认为日本柔道现代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用改造传统柔术格斗形式为对抗性运动的形式,来达到培养育少年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其方法有技术的精炼化、“自由乱取”的对抗性形式、“受身”动作的保护方法、柔道衣的道具化等、以及段位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国民生涯学习和进行人品管理。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改革应借鉴日本柔道关于教育化、大众化、竞技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观念等的差异与联系,中日柔道运动在人才培养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与体制、培养机制、培养目标等方面既有共识,也有差异。通过对中日柔道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挖掘各自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劣势,从而为我国的柔道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柔道之所以成为日本在国际体坛的强项,除了历史悠久,开展普及和基础好之外,先进的训练手段、科学的管理和有一批业务熟练吃苦耐劳的教练员是分不开的。柔道业余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我国竞技运动的水平,早日攀登世界体育高峰,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后备人才。柔道运动的提高和发展必须要从每个教练员做起,教练员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精  相似文献   

13.
身着系有腰带的白色柔道服,赤足在日本式“塌塌米”垫子上一对一徒手较量的柔道这一运动项目,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但是,柔道起源于何时?怎样从日本走向世界的?目前  相似文献   

14.
女子柔道项目是近几年国际上新兴起的竞赛项目。虽然我国女子柔道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并已在部分级别中挤身世界前列。为了加速女子柔道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训练承受力,我们于1989年10月中旬对12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连续5天的膳食调查。  相似文献   

15.
1 柔道1.1 柔道教学目标柔道以“投”、“压”、“绞”、“反”四技进行练习。但是,在双方练习中,也有捻、打、刺、踢的方法。学生通过练习柔道,能使身体全面协调地发展,增强全身肌肉,提高肌神经的调节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塑造有灵敏性、柔韧性的强健的身体,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柔道     
G886.43 9415128对我国柔道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的探讨[刊,中]/陆昕,黄海,权德庆//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2).-1-6表7参5(SML)柔道//后备力量//培养//科学训练//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谈柔道与中国式摔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柔道与中国式摔跤技术的分析,以及我省优秀柔道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技术经验的总结,提出今后我国柔道发展应遵循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纵观日本柔道技术的发展,它与中国跤术在动作方法上,大同小异;有的只是技同名异而已.例如:大外刈=老切子;出足扫=踢(也叫扑脚);大内刈=大得合;小外刈=耙;体落=支别子…….在我国“引进”柔道运动的最初几年中,柔道界对中国跤术如何与柔道技术结合,争议颇多.因为当时普遍寝技法掌握、运用水平较差,投技占上风,因此部分教练对中国跤术糅进柔道技术中信心不足,只是强调学习日本的传统柔道技法.在当时,我国柔道运动处于初级阶段,这一主张是有道理的.但随着中国柔道运动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寝技法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动作精巧复杂的中国跤术在柔道中的揉合也成必然趋势.从近几年的全国比赛中可以看出,中国跤法在柔道比赛中的运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柔道     
柔道亦称柔术,原是我国古代一些喇嘛僧侣用以防身的一种武术,后传入日本,经过不断改良和发展,现在不仪已成为日本举国流行的一种运动项目,而且在国际上开展得很广泛。柔道主要有“投技”、“固技”两大部分。“投技”由站立摔和主功倒地摔技术组成,与中国式摔跤相似;“固技”(也称寝技)由垫上的抱压、勒颈和反关节技术组成,有点类似自由式摔跤。柔道按运动员的体重分为八个级别,双方运动员赤脚穿柔道服在一块10×10米  相似文献   

20.
柔道,顾名思义,讲求一个“柔”字,以“柔能制刚”和“善用精力”为宗旨。这也就造就了柔道运动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杠杆借力。杠杆借力帮助运动员将竞争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谈到柔道的魅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用到了智慧、聪明、巧等类似的字眼。由于柔道技术的复杂,俗语有云“大绊子三千六,小绊子赛牛毛”。每一个世界高手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儿。它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借助蛮力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柔道比赛中多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快乐,因此不管是比赛还是观赛,最令人享受的应当就是其中用“巧力”战胜对手的奇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