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黄毅 《大观周刊》2012,(43):259-25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人文关怀尊重人、关怀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客观上必然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胡皖生 《新闻世界》2010,(8):302-303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突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经济价值。笔者认为,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王蓉 《大观周刊》2012,(37):89-89
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分析对思想政治经济价值认识存在的误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蒋宏 《新闻界》2007,(1):111-113
21世纪是怎样的世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社会学派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界定。在笔者看来,从哲学角度而言21世纪仍然是一个发展与矛盾并存的世纪,各个国家乃至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种种发展中的困难、矛盾与冲突;从政治角度而言21世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有利于自身综合实力提高而不断调整内外战略与战术的世纪,寻找整体平衡与局部突破是一种趋势;从经济角度而言21世纪仍然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物质流、货币流、信息流、人才流仍然遵循“马太效应”的法则,但并不否认“和谐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平衡的作用;从科学技术层面而言21世纪是生物化学的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世纪,是学科大交叉与大融合的世纪,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快速融合、又快速更替的世纪;从文化角度而言21世纪是呼吁多元文化、宗教共存、倡导人类和民族文化生态和谐的世纪,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文化产业从文化产品、传播渠道、版式与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纪;从人类生活角度而言21世纪是更加强调人类生存环境优化的世纪,人类比以前任何一个世纪都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特指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记录发展的、变化的文化,人类需要一种载体,这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6.
邹丽 《大观周刊》2012,(51):432-433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还是在价值导向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代表,他们思想政治水平关平中华民族的兴袁存亡,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对生活的同时,也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出了挑战与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展现时代风貌,完成自身的网络化进程。只有在全面把握网络时代特征并正确面对时代考验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现代人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冯颖 《新闻前哨》2012,(6):93-94
当今世界,生态学的思想被不断延展,不仅广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样受到广泛传播,生态与大众传播的结合也是顺势而为。然而,当前播音主持中的传播主体陷入自身迷失和被社会漠视的困境,播音主持生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20世纪以来,人们常把文化和经济、政治并列使用,对文化作狭义理解具有广泛性的趋势。学术界把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大致分为十四类,即科学技术、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论、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宗教现象、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学说、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活动、民间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宝力道 《大观周刊》2011,(39):90-90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在高校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中对人的价值追求的不同观点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理念选择。认识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和幸福的最高体现是理性知识和真理,求知和知识是人存在的最高形式。政治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侧重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在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选择也是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之间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以人格教育为根本,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蔡元培在其教育过程中关注人格发展,以道德教育为根本内容,以完全人格为教育追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体系。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拓展了传统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健全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厚植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 经济,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教育作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基础,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而当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实行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候,产出的不仅是人才,还有人才所创造的财富。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产生活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学说,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断定:“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的论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4.
时春梅  刘红艳 《大观周刊》2012,(47):243-24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难免有偏差,有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价值。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共生活、学校业余生活、家庭日常生活三种途径,从而对人们的价值取向起到一个引导和扶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而由消逝的文化元素中粹取新的创意智慧是必然的途径,因此,保存文化的场所将成为大众重要的终身学习环境。今天博物馆的角色由保存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新关系,博物馆是观念的传递媒介,对地方与国家认同产生相当的作用,因而受到政治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博物馆的转型必然面对许多问题,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学界应如何重组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课题内容?应如何在不同教育层次与不同的大学学系开创有关博物馆学与管理的课程,使博物馆的经营人才展向多元化,亦可由多元专业族群共同开发广大的博物馆产业市场,带动消费需求与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这是近年博物馆学教育界的课题。本论文内容针对上述的博物馆现象,讨论当前博物馆的管理趋势、问题、在社会的处境与国际博物馆专业人才训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臧洪明 《大观周刊》2011,(51):143-143,150
高校理论社团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随着近年来高校理论社团的蓬勃发展,理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理论社团的思考和定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大学生,依托理论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现代高校社团的实际情况,探讨理论型社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论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之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媒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媒介的关注已经成为必然,而对媒介本身进行的教育即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课题、新途径、新视野。西方媒介素养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与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具有独立理性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社会新人,具有共同的内涵。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教育作用,不仅仅要借鉴西方意识形态学、符号学、社会学等对媒介素养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进行本土化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进行价值追求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李玉洁 《现代传播》2019,(10):63-66
对自然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就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考察环境传播及其话语实践创新具有深意.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话语思想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征服自然、经济理性、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不可兼容性,环境危机的解决要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追求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构建起来的绿色政治哲学.而依赖“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一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价值导向建立起来的传统环境传播也需要反思、重释乃至新构.突破“危机学科”思维定位与“风险、冲突、抗争”的话语范式,拓展至一个超越环境问题本身的更大的认知维度和外在语境,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从话语思想、话语价值、话语形态、话语修辞、话语传播多个维度追求话语实践创新,以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平衡与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9.
顾立峰 《大观周刊》2011,(26):140-140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各种后现代主义性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跨越国界的背景下。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力必然影响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现象并存的中国本土语境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毁誉参半的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理性与各种“元叙事”之后并未指出一条解决之道.广告中隐含的多元主义和提倡欲望拒斥深度的消费主义反而更有可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悖反分裂中把人类推向价值虚无的深渊。如同许多大众文化形式一样,广告作为功能性文本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及其巨大的号召力,犹如横亘在人类精神家园中的一个诡异而冷冷的影子。在建构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的过程中,不同价值体系从混乱并存与矛盾冲突走向和谐。必然要经历不同文化观念的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