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钛硅溶胶后移植法,合成了高负载钛的介孔分子筛Ti-KIT-1。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低温N2吸附-脱附、热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i-KIT-1分子筛仍保持完好的介孔结构,但比表面积、孔容有所减少,孔径增大。后移植法钛分子筛骨架中存在四配位钛,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以Si/Ti=5的样品Ti-KIT-5最好,H2O2的转化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2.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纳米γ-Al2O3,用透射电镜(TEM)、比表面测定(BET)、X射线衍射(XRD)、和N2的吸附-脱附技术、Zetaplus电位测定,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条件下对La(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纳米γ-Al2O3对La(Ⅲ)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3.
以硅酸钠为硅源,蔗糖为碳源,硫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反应合成碳化硅(Si C),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硅试样具有典型的介孔材料特征,改变硫酸与蔗糖添加量可以调控和优化产物结构;当反应物配比n(C):n(Si):n(S)=3.00:1:0.44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35 m2·g-1、孔体积为0.46 cm3·g-1的碳化硅。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效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锰钴氧化物催化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板,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的尖晶石型锰钴氧化物(MnCo2O4)。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全自动物理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孔MnCo2O4催化剂具有立方晶相结构,其三维有序大孔孔径均一,比表面积达到65.7 m2/g;与体相MnCo2O4和其他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多孔MnCo2O4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活性,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反应速率常数可达6.59×10-2s-1。多孔MnCo2O4催化剂在5次重复利用后对硝基苯酚的转化率仍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介孔炭材料对亚甲基兰的吸附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不同时间、温度、浓度、pH时介孔炭材料对亚甲基兰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兰溶液浓度为5m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8h,pH值在9h吸附效率最高.介孔炭材料对亚甲基兰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式.  相似文献   

6.
以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SBA-15负载γ-Fe2O3(Fe和Si摩尔比为0.3)的有序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ED)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材料具有类似于SBA-15的结构,铁以高分散的γ-Fe2O3纳米晶的形式分布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中.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实验结果显示,γ-Fe2O3/SBA-15催化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纯SBA-15的420.5 J/g提高到1125.8 J∕g,说明纳米γ-Fe2O3能够有效促进高氯酸铵的分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小分子三乙醇胺同时作为水解抑制剂和模板剂,丙醇锆作为前驱物,通过溶凝胶工艺合成了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吸-脱附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晶化温度对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介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纳米γ-Al2O3,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等技术,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选择1 g,L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分散剂,在pH=4.1、陈化48h、煅烧550℃、保温3h的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的比表面为551.8m2/g,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丙醇锆为锆源,有机小分子三乙醇胺作为络合稳定剂和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途径制备了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低温N2吸-脱附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EA加入量对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并探析了TEA在介观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合成法和后嫁接法将[SiPMIm] Cl固载在SBA-15材料上,制得SBA-15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SBA-15-[SiPMIm] Cl.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催化剂,并考察其在CO2与环氧丙烷(PO)环加成合成碳酸丙烯酯(P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固载等量离子液体后,原位合成法制备的SBA-15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对CO2环加成合成PC反应的催化活性优于后嫁接法制备的SBA-15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O的转化率高达52.8%,且反应后催化剂经过滤即可分离回收利用,多次使用仍保持较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N2物理吸附、XRD和空气热重对Cu-ZnO/Al2O3甘油加氢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物相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后催化剂主要由Cu2Zn4Al2(OH)16CO3 4H2O和Cu2(OH)2CO3物相组成,经过600℃焙烧4 h后,催化剂在沉淀过程中生成的Cu2Zn4Al2(OH)16CO3 4H2O和Cu2(OH)2CO3全部分解为CuO.在500℃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79 m^2/g)和孔容(0.36 cm^3/g).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渡金属元素Co做嵌入的杂原子 ,在室温下合成了Co -HMS ,以XRD、FT -IR、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并对影响合成催化剂的因素及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作了初步考察 ,为Co -HMS催化剂的合成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相似文献   

14.
钯负载于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出负载催化剂 ,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的共聚合 ,考察其催化活性及使用寿命 .利用树脂的离子交换特性研究聚合体系中废液钯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结果表明 ,负载钯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 .树脂 D-72能很好离子交换聚合体系废液中的 Pd2 、Cu2 等组分 ,其重复利用催化活性可达 473 .93 g/(g· h)  相似文献   

15.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经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及平板划线纯化、摇瓶复筛等方法,从当地养殖池水体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其进行归属鉴定,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通过对初步鉴定归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sp),命名为N-2的氨氮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得到其最适降解条件:N-2利用(NH4):S04作唯一氮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降解温度为32—37℃,pH为7.0。在最适条件下,当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该菌培养至72h氨氮降解率可达97.4%。结果表明,该菌为高效氨氮降解菌,这种土著微生物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组培苗经过多次继代之后,退化严重.利用不同的外源激素及配比、不同浓度Co2+离子和不同的天然添加物,优化组培苗的培养基.结果表明,MS+2.0mg/L6-BA(6-苄基腺嘌呤)+0.10mg/L NAA(萘乙酸)为较好的复壮激素配方,采用1.250倍正常Co2+浓度、150g/L香蕉汁的培养基,对组培苗的复壮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了不同营养元素对狭叶仙鹤藓的植株高度和植株数量的影响方程,并定量研究了不同元素对狭叶仙鹤藓的生长情况影响.结果表明,N和Ca2+和适量的Mg2+能够在狭叶仙鹤藓的生长中起到促进作用;而K+对狭叶仙鹤藓的植株高度会产生不利影响,适量的K+能够促进狭叶仙鹤藓的植株数量.  相似文献   

18.
氮化钼上肉桂醛的选择加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Mo2N和Mo2N/Al2O3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特性,并与Co/Al2O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肉桂醛加氢的主要因素是肉桂醛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物的使用时间.使用新鲜原料时,Mo2N/Al2O3与Co/Al2O3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性能相当,具有很高的C=O键加氢选择性.423K时,在反应原料使用较长时间后,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氧,反应过程中使Mo2N催化剂表面氧化而使其丧失C=O键选择加氢能力.  相似文献   

19.
A variety of barium sulfate (BaSO4) carriers with or without mesopore structure were synthesized via precipita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of barium hydroxide and sulfuric acid with ethylene glycol as a modifying agent, and then calc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obtained BaSO4 was used as catalyst carriers for polystyrene (PS) hydrogenation, and BaSO4 supported palladium (Pd) catalysts with Pd content of 5wt% were prepared by using impregnation method. N2 physisorp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kinetics studi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rier structure on the dispersion and geometric location of active metal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PS hydrogen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re structure of carri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persion and location of Pd grains. The activation energy values for all the Pd/BaSO4 catalysts were around 49.1 kJ/mol, while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for Pd/BSC-6H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The Pd/BSC-6H without mesopores had Pd grains deposit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carrier, and exhibited better activity than the mesoporous catalyst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Pd/BSC-6H can reduce the pore diffusion of PS coils and enabled more active si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S hydroge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