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敏 《现代语文》2015,(3):28-31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复音化现象丰富了词汇系统,提高了人们的交际手段,对汉语内部的结构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探求复音词的发展脉络及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并以《孙子兵法》中的合成复音词为例证。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过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上古已经出现了复音词.在先秦汉语中,词和词组界限比较模糊,不同学者存在多种划分方法.本文以意义标准为主,结合语法标准,参考修辞、使用频率等标准,考察了<论语>中复音词的概况,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其特点,进而又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汉语自身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主要是双词音)为主。这是古今汉语柱词汇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重视古代汉语的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区分,并且洞察现代汉语在这方面与古代汉语的相承关系。下面从词语意义和词法结构上,分三点来谈谈:  相似文献   

4.
“同志”作为社会性的称呼语在从古到今的演变中,结构和意义都经历了很显著的变化。 (一)结构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志”在古代曾作为两个单音词构成一个双音节动词性短语。例如:  相似文献   

5.
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整个词汇系统由以单音节为主发展到以多音节为主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变化对汉语内部各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很重视对复音词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不少学人对汉语复音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其研究情况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袁松林 《学语文》2008,(2):44-45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语占优势,但也有不少复音词,复音词中以双音节为多。本文主要选取中学语文课本中同义联合的文言双音复合词进行研讨,离析其两个同义的语素,说明它们在构词前作为单音词(下文将前一个音节称为“甲”,后一个称为“乙”)时彼此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增强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由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主要是双音合成词)的道路。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社会的事物繁复了,人的认识改变了,新事物产生了,科学发展了,语言就要随着发展,语言就要去标识这些新事物和新认识。于是语言的结构也就或多或少地随着起变化,汉语由古汉语的单音词占优势发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现代汉语中一些变成了双音词。如“齐师伐我”,四个字就是四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这些单音词变成了相应的复音词。对译起来是“齐国军队攻打我国”。掌握这一规律,对阅读文言文很有帮助。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古代汉语的词汇当作现代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单音同义词群为主。同现代汉语词汇相比,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之一就是单音词占优势。尤其是从运用上来看,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更是占绝对优势。作为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现象,古代汉语同义词也大都由单音词聚合而成。本文讨论分析的对象基本上都是由单音词聚合而成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0.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到“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时,有这样一段话:“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见该书77页)。这里所说的“同义词临时组合”或“两个同义词的并列”的现象,在古代文献中极为常见,我们管它叫做“同义连语”。了解和分析同义连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复音词为数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汉语新词的增加,单音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大量同音词,从而影响语言交际。而复音词却能克服单音词义项过多的弊端,提高表意的清晰度,所以复音词成了汉语新词产生的主流。本文旨在对《春秋繁露》中出现的复音副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复音副词的发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复音词为数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汉语新词的增加,单音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大量同音词,从而影响语言交际。而复音词却能克服单音词义项过多的弊端,提高表意的清晰度,所以复音词成了汉语新词产生的主流。本文旨在对《春秋繁露》中出现的复音副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复音副词的发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元明时期,连词"而"在口语中的用量已大为减少。《水浒传》中共出现364例,其中338例为单音词且全部用作连词,26例与其他词粘合成复音词或固定短语。语法层面上,"而"主要连接动词、动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而"字结构以四字式为主,具有简洁明快的特征;语义层面上,"而"配合文义,多表示修饰关系和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语言虽然同《左传》语言一样仍然以单音词为主,但是也存在着大量的以双音词训释单音词的现象,印证了汉代以后复音词大量增加的词汇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玩代汉语以双音词、多音词为主,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已经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了,其中有些词的使用频率又较高,这样,在古文翻译中容易将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从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使用频率愈高愈容易产生误解,如: 杜甫的《兵车行》:“禾生垅亩无东西。”这里的“东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当“物品”讲。按此理解,很容易将杜甫的诗句误译成“田地里什么都不长,一片荒芜”。实际上,杜甫诗句的“东西”是两个单音词,即表示方位的“东”与“西”。杜甫诗句的意思是禾苗…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屈原赋》复音词的初步探索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与认识活动的结果,用词并依据语法规律造成的句子记录下来,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得以进行的一种工具.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而词汇则又是构成语言的材料.词汇若按音节多少来区分,可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两种,所谓复音词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17.
字和词蠡论     
汉字所以成为汉人的第二种语言,主要在于汉字具有一些区别于其它文字的独特属性。汉字一字一词组成单音词和一字一词素组成复音词,反映了汉语字与词相适应的内部规律;意合的特点贯穿着汉语字与词的系统;以组合造字及组合语素的方式繁衍新词;形声组字成词和单音字组合成词是汉字适应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两大转折点,也是汉字在与其他一些古老文字体系走完一段相似的历程之后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两大重要源泉。汉语中无论是单音词还是语素,大多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而汉字作为记载其意义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表达其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汉语中的“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而且作为中国人观念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第二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汉语中,复合词的形成大都经过临时组合的阶段。最初只是两个单音词临时组合成词组,由于经常连用而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古籍时,需要正确判断词与词组,否则就会以今律古,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19.
郭振邦 《学语文》2013,(1):69-70
引言 汉语词汇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词为主向复音词为主的发展过程,这早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本文拟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复音化的动因,二是在汉语词汇复音化历程中单音词的重要地位问题。 一、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的动因 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断是科学的、客观的,这一结论建立在词量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汉语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语言,也不同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主要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或是多音节的复合词,从古代单音词发展到现代复合词,汉语词汇经历了一个词汇化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反驳"一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凝固成稳定词项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