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改的一大特色,<物理课程标准>把它列为内容标准之一,与"科学内容"并重.那么在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课标中考")如何考查科学探究呢?<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理科科目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指出:考查科学探究应该侧重于检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吉利红 《文教资料》2008,(19):113-115
古人云:"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中考命题指导-语文>一书中指出:"阅读足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史记>、<汉书>中"金(黄金)"有关数量之具体用例,两书所引谚语押韵情况及漉传中的变化做出考察,指出王念孙<读书杂志>所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斤"字为妄加之说失之偏颇,阐明谚语流传中呈现的形式变化宜具体待,不该一以绳之.  相似文献   

6.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指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里的"学"指知识,"才"指方法,"识"指观念、见识.其中知识是基础,方法是工具,而观念、见识则对知识和方法应用的方向、方式作引领.<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8.
1.汉语"中"之概念考辨.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含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国哲学论集>)陈氏所言极是,然未免抽象,如果认真检点起来,则汉语"中"之概念在传统典籍中不外乎如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与前几年的数学科<考试大纲>相比,2006年新的<考试大纲>在整体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局部有所调整、变动.从考纲变化的趋势上看,高考将提高对向量的运用要求,另外,对三角函数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如将过去要求的"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改为了"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文科增加了"理解圆的参数方程",但大部分调整只是在表述上进一步规范化,使之更贴近考试的要求.因此广大考生只需在吃透<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备考计划,即可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备战高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5,(Z1):75-76
<正>一、问题的提出及思考"考试"与"减负",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对矛盾。常常会听到学生家长、老师们的抱怨:"要考试,谈何减负!"表面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减负"就是意味着不要质量吗?"减负"减什么?考试就是给学生"增负"了吗?这引发了我们教育实践者深深的思考。(一)过重课业负担依然存在2012年5月25日,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最近一次全市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思想品德)》指出: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试"要坚持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原则,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课程目标,既要重视考查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以及生命与健康等方面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在部分重点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2005年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也指出:"将积极开发计算机化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及方法,对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易简",是<易传>所揭示的<周易>哲学之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易简"之道的内涵及其体现,并将<周易>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探讨其成因,指出了<易传>提出此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照2004年和200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可以看出四点不同: 一、标点符号列入2004年的考试范围 今年<考试说明>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号,把标点符号列入了考查范围,要求能够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基本用法,能辨析或纠正文字中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能力层级是D.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形式的选择,指出开放型考试的关键在于命题,提出开放型考试命题的原则,列举了部分试题的内容,总结了笔者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开放型考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同时还指出:"体育,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诚信思想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传统伦理中最具影响力的道德规范之一."诚"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作人的基本原则.<大学>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想中,认为修身的先决条件就是诚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中庸>更是从本位论的角度看待"诚",认为"诚"是社会的本原,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人只有"诚"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诚信"是人道的第一要义.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旬子在<旬子·不苟>中把"诚"看成是德性的基础,看成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认为"养身莫善于诚".  相似文献   

19.
2008 年全国卷的数学<考试大纲>与前几年比较,变化不大.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全国卷<考试大纲>的编写和高考试题命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和规律,即保持"循序渐进,稳中求活,稳中求新,高度稳定"的原则.通过认真研读今年的"考纲"和近年来的"考题",现对2008年的<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作以下解读.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最后一课>.对课文的作者"都德",任志鸿主编的"志鸿优化系列丛书"之<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学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8版),在<最后一课>"基础梳理"之三"文学常识"之"1 作者介绍"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