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苗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39-140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异彩纷呈、个性鲜明,其中的思想性对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和生活境遇给予了关注,由此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了哲学理论的当代形态.挖掘其理性思考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价值,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匡文 《科教文汇》2007,(9S):150-150
中学生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时期网络对高校学生群体从价值观到生活学习习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高校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集中针对不同的高校网络集群行为动因,提出教育管理者的干预方式和参与手段,以达到弘扬高校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青杨媚 《科教文汇》2014,(15):190-191
基于新时期网络对高校学生群体从价值观到生活学习习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高校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集中针对不同的高校网络集群行为动因,提出教育管理者的干预方式和参与手段,以达到弘扬高校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行为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还受到消费者价值观的影响.而且这是一种内生的、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价值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已经成为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管理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价值观、价值观测量、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和价值观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读者呈现了这方面研究的理论演进过程和重要成果。从而揭示了价值观在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贾勤  潘文晋 《科教文汇》2009,(6):282-282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体现出许多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7.
虚拟社区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实中的许多活动在网络得以实现。为了掌握虚拟社区中的群体信息行为规律,本文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社区成员的兴趣、价值观、人机界面、社会文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体现出许多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雕塑与人类行为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不能脱离环境和人而存在的,人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现象是城市雕塑设计的理论发展与社会实践所必须研究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人的视觉感知、行为模式、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与城市雕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李清晨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41-241,243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那么跨文化交际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方芗  周玉娇 《资源科学》2021,43(11):2303-2315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激增和类型多样化,研究其环境友好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CGSS2013数据,探讨3类流动人口(农业户籍乡城流动、非农户籍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的环境友好行为差异,分析两类生活方式(消费和闲暇)的中介作用,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做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①乡城流动人口的两类(私人和公共)环境友好行为均显著好于农村本地人口,城城流动人口的两类环境友好行为与城市本地居民没有显著差异。②流动人口对私人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部分存在两类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对公共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则完全通过两类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产生;③在考虑了流动人口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后,农村人口的迁移决策依然会使得私人环境友好行为更好。总之,流动使人们脱离原有环境价值体系,通过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友好行为得到提升,这对中国生态环境优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温与长寿     
秋水 《百科知识》2007,(4X):16-16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发明》2003,26(8):34-34
医学研究发现,在慢性病的诱因中,遗传因素只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这说明,许多慢性病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病。那么,哪些生活方式及行为与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呢?  相似文献   

14.
吴京津  边辉 《科教文汇》2011,(30):146-14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前成年期。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个体养成独立性和健康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个体容易从事多种促进和危害健康的行为。本文从现阶段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及相关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及实施方案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以此来说明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健康行为的成因及差异、探索最佳解决方式与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的措施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科技风》2012,(9):25
广告传播的表意过程和行为就是一项价值观实践活动.广告把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带出来,带入到一个图像的世界,又将图像的世界带入生活.在这样的实践循环活动中,价值观被广告图像符号表征,广告图像符号也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广告通过传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对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卫 《百科知识》2007,(12X):4-5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姚义刚 《大众科技》2007,(7):184-186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工作与行为方式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种类型的组织的运营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万沁清 《知识窗》2013,(6):63-6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使肥胖不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还引发出一系列疾病.它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脑梗死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生活,是指个体或社会的生活行为方式,以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达至某程度上的可持续性。绿色生活以永续发展作为目标,并实践在生活方式当中,例如实践在交通、居住、能源消耗及饮食等。在国外,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回归自然的理念越来越强烈,为了改善环境需求,各种"绿色生活"理念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两种领导行为方式的特点分析了领导行为方式与组织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