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电视选秀节目已成为电视界的流行风.通过选秀节目本身、各种媒介环境、选秀节目带来的草根明星效应以及多样式互动平台等方面,分析电视选秀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结合"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有关传播学理论,能够从受众心理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2.
赵晓漾 《时代教育》2010,(1):296-297
在大众传媒娱乐化的今天,各类娱乐选秀节目已成为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反观当下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深入剖析了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进而从媒体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普通受众的媒介素养等方面论述了娱乐选秀节目对大众文化的多层次影响。论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意见,以期对目前媒介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娱乐化倾向的日益突出,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受到全国观众的热力追捧,特别是对广泛参与的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亟需重点关注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文章在了解电视选秀节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发挥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平民选秀低俗风盛行,选秀节目走向低谷时,明星选秀应运而生,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作为一档明星选秀节目,<名声大震>现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季.从平民选秀到明星选秀的转变,正折射了选秀节目不断调整、变化的发展历程,并对于如何提高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好声音》能从众多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起影响力较大的媒介事件,背后的助推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媒介事件理论入手,分析节目的脚本类型与构成要素,从而揭示《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不同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电视媒介,中西电视媒体对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带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美国偶像》为例,以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相关论文30余篇,简要介绍了中美两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节目理论、形态、营销上存在的主要差异。同时,通过学理比较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我国表演选秀行电视真人秀节目局限,并尝试提出了借鉴和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电视荧屏,男性选秀节目风起云涌。从老牌的《美人关》到新生代的《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更是将这场“男色”盛宴推至顶峰。借鉴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理论成果,尝试对男性选秀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透过节目浮华的表象,不难发现。这恰恰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遭遇作出的补偿,不过是一场女性革命的幻象罢了。  相似文献   

8.
近来,电视台儿童选秀节目日益多样化,大有替代有些没落的成人选秀节目承担起提高收视率重任的趋势。在有些人看来,儿童选秀节目是收视率,是利润;在某些家长看来,儿童参加这样的节目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机会、是自己梦想的延伸;但在一些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眼里,却是对儿童的伤害。因而,有人在默不作声地挣钱,有人在空想着自己的梦,有人却竭力地批评。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因为满足了当今电视观众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给予观众充分的话语权,真人秀节目几乎在每个国家都能掀起汹涌的浪潮,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节目.而"选秀真人秀节目"又是其中的最大赢家,2011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出的选秀类节目"麦王争霸"收视高企,本文将借分析"麦王争霸"的策划要点与不足之处,探讨选秀真人秀节目的策划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活跃,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偶像相继宣布启动,选秀节目将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一方面,选秀节目为平民明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并以其参与性强等优势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选秀节目中存在的内容低俗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选秀节目备受青少年的青睐,由此产生强大的群体效应的同时,必然对他们的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选秀节目相结合,提高节目内涵,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以"受者"为中心的媒介环境下,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受众的多寡直接和节目收视率挂钩,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成功与失败都和受众直接相关。作为《快乐女声》等选秀节目的核心受众来说,满足求知欲、追求对新事物的了解、在娱乐中得到放松和愉悦、寻求时尚资讯、追求符号消费、沉湎于虚拟人机互动则是其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超级女生”为代表的选秀类电视娱乐节目获得学界和业界广泛的关注。这类节目高扬“梦想”的旗帜,凸现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等民主社会民众的追求理想。但机会的均等并不能带来现实的平等,所谓的个性也从丰富多样的存在蜕变为千篇一律地媒介批量生产,甚至是成就梦想者也面临被异化的危险。适量的电视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存在是有益的,但若过量,则于媒体、节目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有害。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31-135
高校"非主流"选秀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选秀节目过度关注,盲目喜爱,表现不理性;道德判断与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审美标准异化、集体观念淡薄。针对这些情况,大学生应提高自控能力,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积极转变价值观念;高校教育要"到位",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收看选秀节目;节目制作方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实现选秀节目的和谐传播;社会各部门各负其责,发挥应有的职能管理,引导选秀节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泛滥。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是选秀节目的主要参与群体与主要受众,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从政府管理、媒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克服选秀节目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2014,(1)
正《盘点国内最为火暴的十大歌手选秀节目》选秀是给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的十大选秀节目吧!(请点击gaokao.hnjy.com.cn)《做歌手要有自己的风格》一个好的歌手要有自己的风格,让别人听一句就能听出来是你在唱,而不是别人在唱。(请点击gaokao.hnjy.com.cn)  相似文献   

19.
姚喻然 《文教资料》2013,(4):62-63,68
本文浅析了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通过对节目制作方、选手类型、导师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了解到一档好的选秀节目如何制作策划,为今后的节目运营、节目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达人秀》这一选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节目的语料进行分析,探究该选秀节目情景语境以及情景语境“四语境”下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