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镇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以黑井古镇为例,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即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盐文化)和众多的古遗迹为基础,针对黑井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出科学的黑井古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保护策略,从而为历史文化名镇(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
赊店古镇于2007年6月11日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价值较高.但目前在旅游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赊店古镇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赊店古镇旅游资源情况、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赊店古镇旅游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普宁市洪阳古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古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潜在的巨大旅游开发价值。作者在综合考察洪阳古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同时引入现代营销学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洪阳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历史文化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既能守住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又能促进古镇经济的发展,发展旅游业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基于对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现存问题和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的分析,提出以扬美古镇为龙头,发展南宁市江南区红色旅游的建议,为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与革命老区的南宁打造成广西红色精品旅游地添砖加瓦,有利于提升南宁"文化软实力"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水运和松溉古镇组成了一个互为依托的系统,两者相互推动,互为影响。水运的畅通影响松溉古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变,支持着古镇的繁荣;而松溉古镇本身也是水运畅通的前提,明清时期随着古镇地位的提升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古镇从以往被动地适应水运的发展到逐渐主动地适应和协调,人们开始利用水资源,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以达到古镇和水运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南浔在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中的地位及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浔的地理历史背景的分析,发现南浔古镇在历史文化、街市规模与格局等方面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和继承南浔古镇的"水脉",确立独特文化形象,并以"宜人居住"的文化生态环境理念为导向来对南浔的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相关法规陆续出台,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虽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已经成为法定规划,但在保护规划中大多是对于物质遗存的研究,对于物质遗产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镇内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均考虑欠缺,致使保护规划流于形式,实施困难。因此,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应对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步保护。同时,以人为本,改善镇内居住环境,避免历史文化的活载体——原住居民的流失,保证古镇文化延续的活力,使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8.
注重文化创意是当代旅游发展的特点之一。许多文化遗产正凭借着"文化创意""生活化艺术品"等方式进行着"文化重构",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龙潭古镇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镇",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创意化"旅游开发方面后进力不足,面临着缺乏人才、旅游文创产品单一、宣传方式有待创新等困境,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古镇所在的社区参与方式、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上津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郧西县加快上津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然而古镇的开发与保护面临诸多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探索上津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镇旅游经历了起始、发展到成熟的三个阶段,国内古镇旅游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古镇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上。古镇旅游开发主体的不同,开发模式也不同,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分析了古镇旅游同质化明显、古镇的旅游超越了环境承载量、古镇的文化和原真性受到破坏、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以及产品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保护古镇、创造性地开发古镇,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突出古镇的历史和文化,避免同质化,充分考虑游客旅游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多样化发展,传统旅游资源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以彝人古镇为例,模仿式旅游资源随之应运而生。对旅游古镇的研究,虽然已有的研究内容及视角等都具有多样性,但从真实性视角对新出现的模仿式古镇进行的研究却知之甚少。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它没有原生文化系统却以彝族文化为依托,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所以,模仿式古镇的开发是值得倡导的,只是在开发时必须遵循文化的本质,避免文化因旅游而变迁或遗失。  相似文献   

12.
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3.
贵德古城是青海“河湟三卫城”中仅留的遗存,是具有差异性的旅游资源.留存至今的古城墙、历代建筑、街巷空间及环境氛围,是古城真实性的载体.尊重、保护承载古城历史文化的客体,真实、完整地体现古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展示古城的历史风貌,延续古城生命,是贵德古城开发保护的核心和贵德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14.
北海老城有着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基于"严格保护、适度开发、传承文化、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解析北海老城文化生态旅游的文化、社区、旅游、经济等多元复合的发展要素。结合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北海老城文化生态旅游的统筹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具活力的元素。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本文从多角度探析了构筑随州的"文化精神高地"、"文化产业高地"、"文化活力高地"和"文化实力高地"路径,对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加强调控、统筹谋划,着力培养和构筑文化产业链;合理开发、加强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尊重原创,增加创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加速改革,整合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企业集群;依托高校、内联外引,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改善设备、提高水平,积极运用高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是大力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曹秀先是南昌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曹氏家庙是乾隆皇帝降旨建造的两座家庙之一。"一朝六进士,五里两尚书",显赫的曹氏家族是古代耕读文化的代表。重建曹氏家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和创造力为核心,应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提供附加值高、体验与参与性强的创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织、活动等要素的集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部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鄂尔多斯具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优越条件,可形成“成吉思汗文化”、“沙漠文化”、“蒙古风情文化”三大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另外,节庆民俗模式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模式是适宜于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南部县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一系列的古镇.这些古镇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旅游吸引力亦很强.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古建筑和古镇氛围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果开发中不注意保护,势必对古镇造成永难修复的破坏.文章在对南部县古镇旅游资源现状、特色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