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此外还规定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已有176个缔约国。截至2003年7月4日,全世界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754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遗产2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相似文献   

3.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目前我国有遗产总数28处,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对人类的健康生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与共生共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后,不仅对自然生态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觉醒,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的价值也有深刻的认识,因而众多的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在关注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的同时也在呼吁和关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例文呈现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李广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成功入选非遗,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再次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由时事切入,引出论述对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4类。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从泰姬陵和帕特农神庙这样的人造奇迹,到大峡谷和伊瓜苏瀑布这样的自然奇观,这些令人惊叹的世界遗产你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 ,是指全世界各国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 ,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自然与文化遗产 (即双遗产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档次略低于文化遗产 )等 4种。申报“世遗” ,是联合国开展的一项国际性活动 ,旨在承认这些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并通过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 ,使之作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便能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的共同保护和集体援助 ,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联合国都曾拨出巨款加以修缮保护 ,尤其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本地区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河西走廊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河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前提。正确认识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掌握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助于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使遗产旅游引领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拥有21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4位。在21处世界遗产中,自然遗产3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处,另有1处文化景观遗产。它们有仅在保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家丽 《云南教育》2009,(20):4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补充了包括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这些活态的无形遗产看作一个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发展的生命源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  相似文献   

12.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三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是节约型、可持续社会的建设基础,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评价,要与以往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保护的工作相衔接,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应引入民俗学的视角,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支撑。民俗学也要补充世界遗产学的现代知识框架和行动框架,去更好地发挥学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旨在通过保护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藏族传统歌舞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条约、方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相对性,并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讨论与分析:1.从历史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对性;2.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是相对的;3.遗产价值的相对性及保护意义的相对性;4.因人财物及技术限制保护只能是相对的。根据这些讨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对性特点,提出如下保护思路与原则:1.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无止境的事业;2.应该尊重和倡导自然自发的保护与传承;3.保护政策"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4.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兼顾;5.遗产保护需要政府行为与民间自觉兼顾;6.原真性保护与非原真性保护兼顾。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定义的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定义存在着选词不当、概念不周延、文化遗产的信息性特征没有得到突出,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重视、文化遗产在各个国家总资产中的定位缺少提示、片面强调保护而忽视旅游开发对遗产的合理利用等局限。作者建议将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为静态文化遗产和动态文化遗产两个大类来研究,将目前的五个遗产类型整合到上述两个遗产类别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是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项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符合文化遗产全部标准的遗产项数量最多,拥有符合世界遗产标准条件最多的遗产项。当前,中国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并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以期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仅在于物质遗存的保护,更在于对"活态文化"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强调这一点,但很多目前尚存的"活态遗产"自身就存在着文化缺失和文化消亡问题。笔者试图以具体的湘南古民居保护现状为例来提出这一问题,并引发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诸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