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国民俗观念中,桃具有驱鬼辟邪的功能。这种意识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并一直延续到当代。本文认为:桃的驱鬼辟邪功能是原始超自然力崇拜的产物。在原始巫术信仰阶段,桃树作为一种辟邪灵物曾被原始人崇信过。将桃树作为辟邪灵物而崇信的原因是原始人相信桃树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力,即灵力。作为灵力的载体,桃树最初的功能是辟邪。随着鬼魂观念的发生,桃树又具有了驱鬼的含义。作为一种原始的巫术灵物,桃枝、桃杖应该是最初形式,后来从桃枝、桃杖演化出了桃弓、桃俑、桃板、桃符等灵物,进而演化出桃印、桃殳、桃刚卯、桃汤以及桃胶、桃蠹屎等灵物,最终形成了内容庞杂的与桃驱鬼辟邪功能相关的灵物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镞如何成为一种灵物文化特质"这一问题出发,探讨了镞所具备的三种属性——神圣属性的文本确认、从整体中分化的意义及多种文化依据的汇聚——使其成为灵物文化特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文化的实践与展演中,一种特定文化特质的选择过程实为一种建构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6):74-75
移就是书面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换言之,亦可称为移有灵于无灵、移无灵于有灵和移无灵于无灵三种类型。本文将从多侧面多角度发现并欣赏它所起的功能与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从而指导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言语活动中因参与者、场合、话题的不同而出现变异。语言禁忌具有普适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灵物崇拜和人们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相似文献   

6.
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桃花、桃叶、桃木、桃实延伸融合成的异彩纷呈的桃文化在我国民俗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肥城桃木雕刻文化作为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解读与推广至关重要。从内涵、起源、技法、题材、作品几个方面,对肥城桃木雕刻文化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思考在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利用"互联网+"、"一带一路"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肥城桃木雕刻文化。  相似文献   

7.
汉文化属于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主观色彩浓郁,故主语的取向多为人,这样的主语称为有灵主语;英文化是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伦,以功利为本位,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强调客观至上,主语的取向多为物,这样的主语叫做无灵主语。汉译英时,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原文句子中的主语都能被转换成译文句子中的主语,选择主语从客观的视角,从汉语的有灵主语到英语的无灵主语的切换已成必然的趋势。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英语主语的无灵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灵主语是英语里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典型的书面语结构,但在汉语中却极其罕见.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角度出发,探讨了无灵主语句的定义、类型、语用功能,追溯了无灵主语句的成因以及语言形成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中的“白鹿精魂”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独具匠心地运用民间对灵物的信仰,成功建构了"白鹿精魂"这一神话原型意象。"白鹿精魂"是传统和谐文化和民族精魂的象征,它的消失暗示了民族传统和谐文化地位的失落。作者借此表达了寻觅失落的民族精魂、重建民族赖以发展的和谐文化的深层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论《桃花女》杂剧及其蕴含的“桃木辟邪”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有着相当的关系。大而论之,桃是以两种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化中的:一是因为桃花的鲜艳美丽,每每在文人诗歌里被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二是相传桃木具有辟邪的功能,故桃木在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里充当  相似文献   

11.
人类向往和谐美好的社会并且坚定地走向和谐美好的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莫尔的《乌托邦》,再到马克思的其产主义及其实践,人类经过了艰难的探索。而在《圣经》中描绘的“天国”理想与人类艰难探索出来的美好理想是一致的,这就是无阶级、无压迫,人人平等;无贫富悬殊,无剥削,人人劳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让和谐。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集合了桃花这一意象的诸多意蕴,作者承袭了桃花意象的传统,既以桃花的娇艳暗示香君的美貌,同时也暗合着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飘零无疑是香君坎坷命运的再现.作者最终还为两位主人公设置了一个"桃花源".以桃喻人,借桃言情,言桃明旨,作者用生花妙笔展现了香君这支桃花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3.
桃辟邪是我国民间习俗中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渊源甚久,先秦的文献典籍中就有了关于桃能够辟邪禳灾的记载。北宋编修的大型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桃辟邪驱鬼的故事,因为桃味道鲜美可口,并且有医疗、治病、美容等功效,再加上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从而被人们赋予了神力,形成了桃辟邪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它会影响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体验.幸福现受价值现影响,也是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幸福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主流价值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信仰和教育会影响幸福现的结论.从重塑幸福观角度提出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提升媒体公信力、强化党政干部自身素质建设等一些关于构建主流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确立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主导政治文化,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并推进了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但由于政治文化分化和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尚不高等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化,需要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建设,批判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完善政治文化社会化渠道,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桃源"原型植根于乡土生活和山水文化的独特传统,在不同时代中被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书写,形成一种叙事序列。在影像艺术叙事中,桃源原型也依稀可辨,可以《梦·水车村》、《寻找世外桃源》和《桃花源里人家》为代表。它们不仅营造了具有东方气韵和生态意义的影像世界,还具有反思现代化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绍珊与其女儿李虹玉(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合著的《桃花六记》是一本另类散文著作。全书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史料和科学考证,来探寻桃花的历史渊源,入文、入诗、入画,给读者以美好的向往和奋进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其实描绘的也是一幅自然生态图。从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看,两篇文章里所描写的生物种类,铜仁都确实存在,而且非常典型。这说明铜仁是《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创作原型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