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段负有盛名的封建治世,史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盛世的出现,首先是大势所趋,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结果,也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开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就如何治国安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和统治思想,有力地促成了“贞观之治”。概要而言,贞观之治的政治精髓  相似文献   

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评析何玉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课。这节课介绍的是李渊建立唐朝经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历史,年代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人物多,篇幅长并配有七、八幅图画。教学好这节课就...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5.
在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出现了被封建史家所溢美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被树为封建帝王的楷模。“贞观之治”的形成,固然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项措施的得宜,而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的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唐代是辉煌灿烂的一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贞观之治”(627—649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树立了一座丰碑。贞观之治历经23年;特别是前10年的卓越成就便建起一代盛世,为唐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朕尝宝以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古今伟人之所以成就伟业,除其具有坚韧不拔之志,必具有其超人之术。唐太宗以“三镜”之宝成就其“贞观之治”盛世。  相似文献   

8.
“尚贤者,政之本也,”这是古来政治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尧、舜及周文、武王时代之所以“百工惟时”、“是循吏之效也。”而“尧、舜,五帝之盛帝,文、武,三王之显王,不能去是而治,后世可乎哉?”唐太宗当然也“不能去是而治”。唐初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与唐太宗的“尚贤”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太宗有句名言,是用舟与水的关系说明“黎庶”的重要性的,这说明他认识到唯有“生存百姓”,才能保持天下安定,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怎样才能“存百姓”而不致于“覆舟”呢?这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唐太宗认识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励精图治,使唐朝逐步从一个经济凋敝和内乱外患交迫的紧张局势,走向一个“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遍野,外户不闭”的安定、繁荣、昌盛的局面,是为后世传为盛世佳话的“贞观之治”。这是唐太宗“致治之大略”的成效,也是唐太宗“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和“用人唯贤”、“用人唯才”的人才思想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治世的楷模,其政治之清明也一致为后世所仰慕。唐太宗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局面,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符  相似文献   

11.
(上课)生:起立!师:请坐!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前期的历史.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一、唐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生: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师:二、唐朝前期有哪些著名皇帝?按顺序回答.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学生回答,教师依次从下向上写在黑板一边).师:三、"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生:"贞观之治"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的前期.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这使得中国在某些阶段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我国古代的盛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  相似文献   

13.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在这一时期中,唐太宗虽然使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他也逐渐骄傲自满、腐化奢侈起来,魏徵很以为忧,几次上疏进谏,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对其分析说:“第一段,以‘同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教参”还附余国瑞先生的文章,其云:“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开明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出现,不仅与其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相关,而且与其依法治国的思想密不可分,“贞观之治”是其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怪圈”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局面大多出现于一个朝代的初期或前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有着良好的个人政治…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个卓越的人才专家.他广开才路、慧眼识人、知人善用、以致麾下人才济济.唐太宗率领这批文武能臣,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贞观之治”的形成,是唐代君臣群英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唐太宗的卓越人才观及其成功的用人政策,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紧接着隋末农民战争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史料记载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海内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号称太平”。这些描绘虽不免夸大溢美,但贞观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还是可信的。关于这个盛世的出现,我们自然便会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本文企图对此问题试作一论述。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估价唐太宗施行让步政策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在壮阔的农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19.
唐初的“贞观之治”,历来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这个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能从历代王朝的覆亡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一份对这一历史教训所作的可贵总结,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客观的、无情的,它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他借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借鉴了历史这面镜子,广泛纳谏,轻徭薄赋,缓和刑罚,体谅百姓疾苦,于是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