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距与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homsky(1995)提出的“等距原理”(equidistant principle)和Baker(1988,1997)的“题元角色赋予普遍假设”(The Uniformity of Theta Assignment Hypothesis UTAH)审视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存现动词的两个内论元到[Spec,IP]的距离相等,它们中任何一个都可合法地移动到该处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2.
骆姣 《海外英语》2014,(14):260-261
传统语法简单地从实义动词后面是否带宾语将其分为了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这样学习者中出现诸多如an accident was happened yesterday;I frighten snake;I please the story等错误。该文从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视角,尝试对实义动词进行全新的分类,根据动词是否有且只能有一个论元,将其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然后根据论元的题元角色和语义选择将及物动词细分为两小类,即1)必须带至少两个论元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hit;又根据语义选择,及物动词再次分为4个子类,即a,常见一般类动词,b,心理类动词,如interest;c,使役类动词,如sail;d,言语,思想类动词,如think.2)只能带一个论元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又根据题元角色细分为两小类,即1)非宾格动词,只有受事题元角色;该类又细分为中动词和发生类动词如sell,wash,happen;2)非作格动词,只有施事题元角色如laugh,walk。以此希望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动词使用问题,尤其是在动词语义选择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优选论(OT)句法的框架,在基于VP为双层复合结构、NP内生于VP外论元、虚词there直接从词库读取、存现句中的NP为呈现焦点等假设之上,利用ALIGN-PRES-FOCUS, CASEnom, OB-SPEC和FULL-INT的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列,对英语存现句进行了优选论分析。存现句中的NP内生于VP的外论元,从而获得主格形式,但呈现焦点对句法的制约条件ALIGN-PRES-FOCUS抑制了VP后NP的提升,从而使其格位无法获得标记,违反CASEnom。为了使句式满足OB-SPEC,说话者可以从词库中直接读取虚词there,或者提升方位短语LP,用于填充IP的标志语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概述了语言学家对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的探讨,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处所倒置结构的存现句是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句式的观点,相反地,很多反对者找出反例认为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中有大量的非作格动词。本文认同唐玉柱的观点,认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的这一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证据,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的类型,也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法强调命题 (proposition)是由一个谓语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论元 (argument)组成。每一个动词都有一定数目的论元 ,如give有三个论元 ,被称为三元谓语(three-placepredicate) ;kill有二个论元 ,为二元谓语 (two-placepredicate) ;die有一个论元 ,为一元谓语 (one -placepredicate)等。而且每个论元都有其特定的论旨角色 (theta-role)。give的三个论元分别为施动者 (agent)、承受者(patient)和目标 (goal) ;ki…  相似文献   

6.
二价无体宾动词是汉语动词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次类,它有两个必有论元,其中有一个是动词语义的针对对象,可这个对象却无法进入动词的宾语位置。这类动词在形式上有其鉴别框架与由其构咸的基本句式,在语义上与论元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在语用上有其产生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华语程度补语标记“死”(si3)所形成的程度结构和论元结构的语法互动关系。以“死”所形成的程度结构可以视为常项和变项之间搭配的句法和语意的表现方式:常项(“死”)和变项(动词和形容词)的各种搭配可以塑造出两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即(Ⅰ)句法上的论元增加,和(Ⅱ)语意上的高程度语意属性的产生。从这些语料中我们将对“变项(动词/形容词)+死”格式在句法、语意和语用限制上提出一些可能的分析。相信本文对华语教授者或学习者在程度结构的认识上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8.
黔东苗语(以下简称“苗语”)有明显的实词虚化现象,如:实词qa1po3(圆球)的po3本来是一个名词的词根,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步演变成了词头(与实词qa1po3并存)。苗语动词tio5(养蒿苗话为ti5,规范成tio5)的用法很广,它既可以作实词用,充当很多动词,又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助词用。现分述于下:一、tio5 作动词苗语tio5作动词用,可以充当很多个动词,故很难译出某一个固定的含义,但都必须是行为动词,而不能作其他表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使令。可能、意愿、趋向、判断等动词。如:ti…  相似文献   

9.
非宾格动词的唯一论元出现在主语位置是一条语言共性,但在汉语中却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即:唯一论元可以做宾语,且主语为其领有者,句式表达意外义。这是由于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其实就是动补结构中表状态变化的补语成分,因而汉语的非宾格句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借鉴及物性理论并立足于构式视角探讨这一句式的生成机制,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句是一种事态句,是通过逆及物化操作而产生的句法后果。其句式义可概括为:某物(宾语)自发性的变化对其领有者(主语)产生出乎意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宾格动词认知原为二元动词,但在非宾格构式形成过程中其原有的域外论元受到转喻迁移而消失,只剩下惟一论元作深层宾语。最终非宾格动词表现为不及物性。非宾格动词的“不及物性”与其“惟一论元是深层宾语”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由“处所词”充当,按语义特征可分为“起点”、“经过点”和“终点”等。由介词标引的处所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后,但有些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时。表义上往往不同。表示“起点”的处所词可以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都不能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而可以由趋向词标引用于动词后。处所宾语语序基本遵循“起点在动词前,终点在动词后”的时空像似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终端焦点化”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方位短语的属性的探讨,我们认为在词库中,方位短语和名词短语一样有格,但是其格特征是可解释的,无需核查,而方位短语中的介词只是可识别格特征的一个标示(case marker)。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种存现结构以及方位短语中介词是否出现对句法的影响进行的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汉英存现句句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英存现句有同有异。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的句法理论知识进行英汉比较,发现最具共性的是二者的语义、结构类型和名词词组,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主语、处所词、动词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俄汉存在动词的语义配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语是形合的语言,词形变化丰富,进入存在句的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所以动词价目受句式影响较小。汉语则相反,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动词缺乏形态变化,大量及物动词进入存在句,所以动词价目受句式的影响较之俄语更大些。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是处所词语作主语,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的句子。在对越南留学生8000字左右的语料、5本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176句存在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句群背景中,存在句所特有的几种衔接手段,希望从习得与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能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双宾语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许多动词都可构成双宾语结构,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运作机制不同,双宾语结构与进入其内的动词会有不同的互动,所以会带来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观察到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会对动词的配价进行增容或对动词的词义加以压制和修改。而在英语的双宾语句中,句式对句中主要动词的意义、使用和论元结构则具有临时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桥梁,语言棱镜的不同侧面折射出不同语言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而存在句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汉韩存在句之异同为:汉韩都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通过存在主体与存在场所在句中位置的不同来表现句子语义的不同;但汉韩在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数量、语法格式与语义特点等方面存有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动词时主要有两类偏误:漏用和误用。漏用存在动词的原因属于系统性错误,常伴有母语干扰的因素;误用存在动词的原因主要是没掌握好汉语存在动词的结构格式、存在主体有定无定意义差别及其与存在动词的共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