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目前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客观把握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状况;探索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内外因素;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尽可能充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主要结论: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客观正确;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人口数量缺乏;体育锻炼伙伴选择单一;工作忙、家务忙是阻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对体育锻炼态度总体积极;体育锻炼目的明确,但锻炼时间不足,频度不稳定,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锻炼内容简单,参与锻炼的时段相对固定,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开展情况较差;教学科研工作忙、家务重是影响高级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健康状况欠佳,他们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人口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体育锻炼项目单一,多与同事、朋友、家人一起在学校的运动场地参与体育锻炼.工作任务繁重是阻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其他如运动兴趣、意志力、同伴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子女教育等对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都有一定影响.要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应提高领导"健康投资"理念;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健康与体育锻炼观念;加强教师体育工作管理;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医务监督,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职工参与全民健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9所高校851名教职工的健身活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体育人口的比例,远低于中国体育人口的比例,65.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影响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指导、对体育无兴趣、工作忙没时间、场地不足等,说明其健身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对高校教职工参与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广东两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体育锻炼的特征,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情况与其对体育认知度、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等明显背离,体育人口比例仅为12.5%;他们在主观上更多的将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归因于精神压力大、累、工作忙等因素;客观上不规律的作息,场地、器材的短缺使他们的体育锻炼难以形成动力定型;他们更多的将食补、睡眠作为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城镇居民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城镇居民体育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锻炼时间较长;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提高运动能力,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喜爱参加的运动项目是步行、健身操(舞)和秧歌、跑步、球类运动;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缺少活动场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体育活动的频度、时间、项目、健身目的等方面具有异同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大学生按照体育人口特征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并对他们的健康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人口分布呈枣核状;具有体育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对健康观的认知较非体育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完善;体育人口群体与非体育人口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场地问题是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准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在时间方面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影响陕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到健康因素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重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7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短、次数少;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现状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体育投入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在体育行为方面态度积极、参与程度较高、动机明确,学生为了体育锻炼饮食消费明显增加、饮食习惯明显改变、家长支付费用明显增加,体育消费不断增多.另外,调查发现,经济能力有限、缺乏体育场(馆)设施等因素是制约高校学生体育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智力体育行为方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态度是鲜明的,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是明确的,但使用消费方式进行智力体育行为投入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在普通高校推行教师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对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是一种压力"较大"或"很大"的职业,其主要压力来源体现在:工作负荷、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等四个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应对方式在性别、职称、学历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被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所普遍使用。最后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教师压力的认知和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豫北高校教师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豫北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粤西地区部分中学教师进行健康投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能“投资”到合适自己的体育运动中,进行常年的健身活动,而少数教师缺乏投资理念,制约了他们健身行为。建议:教师建立正确投资观念,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业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教师业余生活中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高,但业余生活中实际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高校教师业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制约因素、活动项目、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活动频度和时间等呈多样性;高校男女教师在业余体育锻炼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要重视教育指导、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场馆开放和活动开展以及教师自身积极主动等方面为促成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一般体育知识了解甚少;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反差较大;教师体育人口数量极低;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锻炼场所主要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制约和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场地器材不足。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以我校参加体质检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实施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运动处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健身运动意识与城市居民健身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韶关学院学生的健身活动意识、习惯和韶关市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情况的调查 ,来验证大学生在全民健身活动所起的生力军与带头人的作用。结果认为 ,大学生健身运动意识的增强与淡化 ,是导致他们是否形成健身习惯的直接原因 ;而大学生的健身运动观念与习惯 ,又直接影响着他们周围城镇居民健身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