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臧娜 《职教通讯》2011,(7):41-45
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与e-learning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学习理论和技术支撑使得移动学习应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为可能。从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移动学习应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优势,提出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劳动群体,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但有极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因而向向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提出通过移动学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规范化培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而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其目前处于信息饥渴状态。主要表征为对信息的渴望和面对海量信息难以选择的焦灼,进而提出以移动新媒体为技术手段,以整合媒体资源、培养媒介素养为核心的满足信息饥渴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移动教育作为一种高度情境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农民工的现实需求,是提升其素质和技能的有效学习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知识管理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它们都是一种有效的实现终身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基于移动学习和知识管理的共性和关联,将知识管理引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教育培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农民工移动教育培训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是移动学习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想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应该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某大学大三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移动英语学习环境下的英语专业者的信息素养。本文采用定量研究——问卷调查,从四个方面调查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并对有效问卷用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信息素养现状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受到培训界的青睐。其中,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培训方式比较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运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手机短信息培训方式有手机短信息推送、问题咨询等两种,具有简单易用,资费低廉,情景化学习等优势,但存在着信息表达形式单一、学习屏幕小及文本限制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受过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然而他们却又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因此导致就业困难。要想改变他们的就业状况,必须提高其专业技能。传统的职业培训固然是一种解决方法,但还有一种新的培训选择,即符合新生代农民工兴趣爱好的移动培训。欧洲M-learn ing项目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用事实证明了移动学习培养职业技能的可行性,可以借助其成功经验来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信息化助力下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从农民工自身而言还是整个社会而言,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法律素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入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素养教育的策略,以期对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素养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素养整体层面向好,但也存在着道德观念保守、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缺乏独立性的问题。知识技能水平有限、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因素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消极的主因。因而,必须从进取型道德观念的塑造、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存在注重素养提升、生活方式城市化、维权意识明显化、增值提升深入化等特点,也存在总体水平偏低、学习平台受限、学习技能欠缺、习得时间有限等缺失,需要从移动学习观念、设备、时光、内涵、渠道、履行、持续发展等方面全线入手,分析移动学习的内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其加快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最短时间里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而社区图书馆的全员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成为最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形式。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质的现状和社区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中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迎  李翠红 《成人教育》2012,32(7):10-12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资料显示:目前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差、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出现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的现状,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然而,目前调研发现关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式,然而这种高成本、低效果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因此,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对中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方式应由传统培训方式逐渐向E-learning方式转移,并认为利用E-learning方式,输入地用工企业需要给为他们创造利润的在职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同时需要输出地及输入地政府共同担负起为农民工提高信息素养的职前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农民工”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的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怎样帮助这部分人融入城市,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以传播社会学为视点,从文化水平、经济收入、闲暇时间、精神需求等几方面考察了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论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但在受收入水平、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融入状况、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他们的幸福感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提升对成人教育提出了诉求,应通过相应的成人教育策略切实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之外,成为双重"边缘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城市,成为市民,有利于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身份的转变在目前面临着制度、社会和个人等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困扰。各级政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积极采取诸多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完成从乡村到城市的真正过渡。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又不被真正接纳。剧烈的文化冲突使这一群体难以融入城市文化,同时对乡土文化和主流文化又有一定程度的疏离和怀疑。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应以变革城乡二元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途径为切入点,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觉,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信,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相对剥夺感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要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三条,即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市居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交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就业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就业能力降低以及宏观政策约束瓶颈等现实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加强自我能力提升意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积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等途径,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从而逐步改变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人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人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