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作文本质的认识 作文的本质在于创造,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人的本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质力量,就在于能思维、能创造。一篇文章、一本著作就是一项创造。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从宏观上说,就是他学生成为真正的文章创造者。当然,创造有不同层次,此属创造学研究的范畴,恕不赘述。 有一种流行的观念,“文章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据此,作文更成了被动的客观事物的再现和摹写,从而忽视了文章的本质属性:创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偏重于思想意义,偏重于一般各式,偏重于字词的推敲,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创造个性。试比较大陆和港台、国外的学生作文,不难看出个性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作文的教学观念。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中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将会从正面或负面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应该确立怎样的作文观念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人能创造”。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就在于能思维 ,能创造。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先任务 ,就在于确认这一命题 ,确立学生的创造意识。所谓创造意识 ,是指完成一项创造活动时所持有的创造观念、创造态度及对创造的欲求、信念等心理和精神的综合表现。创造意识 ,作为进行…  相似文献   

3.
"微作文"是"微"环境下的写作。它更能触及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发展儿童的创造潜能。"微作文"教学能够审视作文本质,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能够探秘"微"世界,创造作文教学"微模式";能够激发儿童想象力,发展儿童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作文本质:创造才是真功夫 写作文,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必须是创造,这是由作文的本质决定的。关于作文的本质,有很多争论,我不知道打口水仗的人有没有在一线教作文,有没有自己写一些作品。只要稍有经验,大约都知道,作文这种具体形式,不过是帮助孩子打开认知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窗口。习作水平提升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审美、思辨等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许多哲学家都曾对"本质"概念进行界定。这些观点彼此存在很大分歧,但一致同意,本质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原因。马克思不仅对此表示赞同,而且将事物的本质分为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分析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本质就是培养掌握特定技艺的职业人,而其理想本质则是通过传统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融合,培养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职业人。  相似文献   

7.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主义一词的词源谈起,分析了社会主义理念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种种社会主义理念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就其根本原因而言,就是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也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重大哲学难题。而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就在于,用劳动界定了人本质,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理念的本质就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高平 《广东教育》2005,(7):51-51
作文的本质在于创造,是作者凭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运用艺术的手法和语言创造一个艺术的世界。徜徉在这个艺术的世界,人们可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一股力量的鼓舞,一番哲理的启迪。正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所以构思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劳动过程,亦即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过程。如何来帮助学生做好这个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呢?  相似文献   

10.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之所以能从自然界的诸物中分离出来,其决定因素是人创造价值。人创造价值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人从诸物中向人的本质过渡。人创造价值的潜能能否充分开发出来,人的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环境,即社会能否为人创造性的开发提供足够的激励环境,为人价值的实现开辟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构建促进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寻美作文训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好思想的熏陶下,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它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表现、创造美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寻美作文的训练,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13.
刘梦星 《高教论坛》2007,(1):120-122
劳动创造了人,而语言是和劳动一起使人成为人的最重的力量。语言仅仅被诠释为工具,漠视语言与人的本质的联系,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语言的出现比工具的出现进化更具革命性的意义,意味着人猿揖别,从原始走向文明。科学家新近证实,人类具有的语言基因使人类成为优势种群。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方式,语言使我们成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没有语言,人不能获得“类”的特征,不能进行正常的和复杂的思维活动,语言使我们成为思考的人,超越本能的人。语言不是用来传递什么的单纯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力量,是使我们成为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就是通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作文了解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思维发达,有语言智慧,这个人往往有很高的素质,为人处世游刃有余。对作文教学展开论述,探讨了写作本质、明确题目和正确审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单柏贤 《考试》2009,(4):19-19,17
作文之所以能感动人,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作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亮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现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具体情况见下表: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话题作文能更好地张扬考生个性,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才华,便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话题作文之所以得到考生的首肯,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加宽松、更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论述了作文的“双重转化”本质之后,提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四种作法:诱导学生感受、强化学生摄取、重视作文信息反馈、完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人,是类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作为类的存在物,人和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个体存在物,个人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实践的类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就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进行自由自觉创造实践活动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9.
董云海 《考试周刊》2010,(39):68-69
本文分析了情感作文的本质,提出了学生书写情感作文的具体要求,并就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洋溢情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长期不写作文,只是下达“写作”任务,作文课堂难以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本期刊登《老师“下水作文”走进心灵共同创造》一文或许能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