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通行的写作教材,较之文革前有两个进步:一是突出了写作的实践性,以《写作教程》为代表提出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原则;二是突出了写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基础写作学》为代表提出了“双重转化”的规律。但是,文革前后的教材有一个相同点,即都由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常用文体几大块组成。《基础写作学》虽然提出了写作规律的命题,但并不完备,不能用此规律把几大块统帅起来,贯穿于全书之中。我认为写作规律的核心是:划出写作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本学期讲授教材绪言、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构段等六个部分。所使用的教材为《基础写作》、《文鉴》、《基础写作学习指导书》(均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写作的知识和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怎么写,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辅导,不再写复习文章。大家只要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以下练习,那么就有了写作的理论指导。这在练习中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但是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仍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还要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如果你既能真正领会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具备了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生前虽然总体肯定“文革”,但在“文革”进行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文革”是他闯了“大祸”: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继而实施了系列纠正“文革”错误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为党和全国人民揭露、批判、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也为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有被扭曲变形的一面,但也有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可分为前期(1966-1970年)与后期(1971-1976年)两个阶段。前期写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和普遍性、盲目性和模仿性;后期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呈现的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明确的实用性和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为以后的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 现在说是35年前了。那是“文革”后期,我读中学,语文教材是“预报一刊”社论和毛主席语录、鲁迅的杂文。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是20分钟的、雷打不动的“读报课”。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由我站在讲台上,两手端着报纸,大声读着当时的各种通讯、时评、社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功课”,时间有一个学期之久。我眼睛看着报纸的语言,心里默视着前后连接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在我国语文教育界颇具影响。它的创立者刘朏朏、高原老师,自1977年进行教学改革以来,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课题。一、写作活动,写作主体——作文教学理论研究的根本对象。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理论,是以写作活动的终极产品——文章为研究对象的。重视对文章结构与技法的静态分析,强调“根据科学方法研究文章构造之原则,令学者对于作文技术得有规矩准绳以为上达之基础。”①重视读写结合,把由读文到写文的过程,视为作文训练的全过程。认为“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②于是就形成了在模仿的基础上,以文体知识和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成就和高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的高教教材建设,经历了五十年代初的以引进前苏联教材为主、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的探索自编教材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的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和恢复重建、直到九十年代的深化改革编写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曲折的历程,如今不仅有了较为充足的数量和品种满足学校教学和培养人才的需要,而且已经有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为世界各国所注目。一、引进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讲授教材绪言、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构段等六个部分。所使用的教材为《基础写作》、《文鉴》、《基础写作学习指导书》(均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写作的知识和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怎么写,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辅导,不再写复习文章。大家只要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以下练习,那么就有了写作的理论指导。这在练习中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但是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仍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还要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如果你既能真正领会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具备了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当然,写作,就要多写多作,反复磨练。 现依照章节顺序整理出以下练习,望大家能认真对待并应写成几篇像样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上编 写作总论 第一章 “写作”和“写作学” 第一节 “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概念: 1.文章:所谓文章,是以文字为媒介,或宣事明理,或表情达意的有篇章组织的信息传递。 对这一定义,应从三方面去理解。首先应明确,文章是一种“信息传递”;第二要注意,它是“以文字为媒介”,且“有篇章组织”的。这里既说明了它所借助的物质是“文字”,又说明了其表现形式是“篇章”。第三是内容,即“宣事明理”、“表情达意”,这也是文章得以存在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功用。 2.写作:所谓写作,就是写文章。说的不是“文章”,而是“文章”的制作。既然是“制作”,那就必定有一个“过程”,因此,教材认为:“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一种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精神产品的制作过程——讲的是“写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后期对教育领域混乱局面的整顿;第二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对“两个估计”的拨乱反正;第三阶段是对建国后近四十年教育实践的反思。 第一阶段——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党中央日常工  相似文献   

12.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重修一门写作课程和30年前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有一本《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写作教辅、写作教参的概念意识还没有产生呢;那个时候的写作理论、写作教学理论还停留在“8大块”(即静态地讲解文章的丰题、题材、结构、语言、修改、文风等方面)的“文章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一、高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改革“高原现象”的形成  建国以来,我国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夕,主要是在教学中重点学习、仿效苏联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体系、内容甚至教学方法,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评价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阶段是“文革”期间,教育学、心理学受到错误的批判,教育学、心理学及其有关的课程被迫停课或取消;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这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恢复重建与发展阶段。各高师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教学与研究的恢复与重构1.写作理论的重新梳理。作文教学与研究首先发端于写作理论领域。粉碎“四人帮”初期,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等编写出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写作基础知识》,主要分绪论、材料、主题、结构、叙事与抒情、议论与说明、描写与对话、修改、文风等板块。这种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首开写作理论先河,为写作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这种知识体系型的写作理论难以适应当时为学生作文打基础、普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需要,于是写作教学与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了文体技能训练。1982年路德庆主编的以文体技法为…  相似文献   

17.
1950— 1979年的写作理论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1)从新中国成立到反右派前夕 ;( 2 )从反右派之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 3)从“文化大革命”初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其主要特点是 :( 1)它从属于政治 ,受制于形势 ,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 2 )它主要是以高等学校写作教材的形式出现的 ,有了更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品位 ;( 3)它以文章构成的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对象 ,兼及写作的实践过程 ,具有“文本”与“人本”、“静态”与“动态”相互参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 :“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语也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提高其自身素质。语文课是能力课 ,要提高语文能力 ,主要应把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多读多写上来 ,在阅读中练习阅读 ,培养语感 ;在写作中练习写作 ,培养写作能力。对语文课 ,学生最怕的是作文 ;许多语文课教师也为如何指导写作而“头痛”。笔者认为 ,指导学生写作应与语文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所荟萃的文章一般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每篇课文都储存着某些有关写作导向…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写作知识和理论,可以知道文章应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这只是达到了一个“知”的层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综合练习的形式做此辅导,只要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以下练习,那么就有了写作的理论指导。但是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仍写不出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在“能”字上下功夫。练习中的理解发挥题和作文题,就是以提高能读、能写为目的的。如果你既能真正领会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具备了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写作知识和理论,可以知道文章应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这只是达到了一个“知”的层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综合练习的形式做此辅导,只要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以下练习,那么就有了写作的理论指导。但是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仍写不出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在“能”字上下功夫。练习中的理解发挥题和作文题,就是以提高能读、能写为目的的。如果你既能真正领会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具备了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