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文学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而电视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一个品种,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前不久,看了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颇受感动。一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柳小丫形象;二是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儿童辍学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编导运用电视手段和散文的文本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小主人公柳小丫的视角反映了她辍学的前前后后。“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柳小丫的命运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随着她命…  相似文献   

2.
正"最痛苦的时候并不是看到在棺材里的妈妈的那一刻,而是在没有妈妈的房间里,看到那套针织衫和裙子的瞬间。"吉本芭芭娜在她的一部短篇小说里这样描述女儿面对母亲死亡时的感受。那是一种睹物思人的痛,是除非你能让与母亲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消失才能遗忘的痛。而你与母亲的联系是永远切不断的,你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这种痛,你必须一生携带,不离不弃。《孤独的梦中人》与吉本芭芭娜写的是相似的痛,却又不尽相同。主人公马西莫在一个9岁的清晨失去了妈妈。与其说他不知道妈妈去哪儿了,倒不如说他不愿意面对在人生路上遗失了妈妈的真相。9岁的孩子,特别爱说谎的年纪。从此,他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6,(3):27-28
本书讲述的是母亲的奉献、女儿起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追悔莫及.书中女儿对母亲的爱自始至终,甚至爱到了极致,女儿面对年老的母亲却像是父母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孩子一样.作家对自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终离世界前后的心路经历,阐述了另一个我们很少考虑的问题:关于孝顺的体现方式.本书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现象:我们都是孝顺的,但是,忙忙碌碌中我们为母亲到底做过什么,我们所做的是母亲心里所想的吗?甚至,我们表达的所谓孝顺的方式,她能接受吗?  相似文献   

4.
同事去采访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女儿长得端庄大方,成年后,嫁给一个日本人.感情不和,后改嫁新西兰农村.语言不通,最后又回到故土.此时,女儿已身心疲惫,精神失常.记者采访的是母亲,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在一次通话时发现女儿情况不妙的,女儿在电话里竟然跟她说起自己非常隐私的那些事,做母亲的立即设法将女儿接回来,知道她一定已经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5.
张维 《出版视野》2009,(6):26-26
玛雅.郝芭琪的《疯狂》一书让我走进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让我了解到他们的世界不是只有一个恐惧、一个压抑、一个狂躁那么简单.、他们的世界有太多的痛苦与疯狂.也有太多的勇气与力量。作者自己就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她的病遗传自她的父亲.可怜的是她从童年开始就一直受着病魔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黑丁  莉萍 《新闻世界》2005,(11):33-35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种畸形的爱,才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个哲学家说: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爱我们自己。当然,也不 会把爱施给他人。 是深刻还是偏激?人们可以慢慢品味。 宠爱不是溺爱,它不过分,也不匮乏,而是深怀着对人性脆 弱的理解,表达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怀。 在2005年的日历即将翻遍的时刻,让我们憧憬一下来年 美好的图景,一个生长着幽默、关爱、宽容、互助的社会人文景 观。 在这本以倡导“静心品读,回到书本”的刊物中,你是否感 受到了文化的粹养和理念的共生?它可曾让你体验到精神深处 的喜悦与满足?如果你在书斋,它愿作一束通透世界的光;如果 你在旅途,它就是开在你途径路边的薰衣革。 《最冷也最暖》恰如和煦的阳光,给人坚强与力量。照亮你 的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8.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9.
网罗城市记忆的人——访南通民俗摄影家姚剑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10.
暴力和死亡是摇滚乐中常见的主题.还记得有一首民谣,叫<告诉罗拉我爱她>(Tell Laura I Love Her),歌曲讲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叫罗拉的姑娘,因为没有钱娶她,所以只好冒死参加赛车比赛,结果车翻人亡.  相似文献   

11.
柳建新是踏着中国著名绣女之乡——湖南长沙县的土地,喝着湘江水长大的,自幼不仅人长得漂亮水灵,而且聪慧过人,心灵手巧,学得一门好缝纫手艺,16岁就开始做上门活,十分招人喜爱,人们亲切地称呼她“柳妹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表姐周霞辉家做衣服,表姐说她的衣服做得好,很有灵气,极力劝导她学绣花,于是她就跟着表姐学了3个月的绣花。后来省湘绣厂招考合同工,她欣然应试,一举中榜成为厂合同员工。半年后厂里招收学员,  相似文献   

12.
崔敏 《记者摇篮》2005,(2):23-23
老建筑就像一部编年史.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而一座城市历史也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老建筑而体现出来的。老建筑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的城市形成了许多能够体现城市精神和历史文脉的标志性建筑群,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魅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有的城市在动迁中,一些特色建筑被折除。而盲目抄袭或模仿欧美建筑形式.从而使一些城市失掉了独有的建筑标志与文化基因。对此,我们新闻舆论就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正面引导。在这方面《大连日报》等媒体有所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孙庆春的镜头会说话,也有人说孙庆春的文字有嚼头。对此我真不敢当。假如给编辑、读者真的留下了那么点印象的话,我只能说我对军营和战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感情归根到底一个字,就是“爱”!让爱的种种情愫凝聚到镜头和笔端,去宣泄感情,去打动编辑。—一孙庆春初夏的一个深夜,孙庆春在闷热的暗室内,放完女军医王毅的新闻照片;开始写文字说明:“一曲《说句心里话》,常使她唱出两行热泪。作为妻子,她一年难得与在地方工作的丈夫有几次团聚;作为母亲,6岁的女儿常常被她锁在家里。这位济南军区某团卫生队军医、团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4.
柳萌  小红 《出版参考》2007,(2):36-36
不同城市里的普通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情趣,主要表现在吃和玩上,比如广州人爱喝早茶,上海人爱吃夜宵,苏州人爱听评弹,天津人爱赏戏曲,如此等等。既是地域文化,也是生活习惯。由于得到大多数居民喜爱,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了城市的情趣。为了满足这种情趣.城市里就有了相关场所。  相似文献   

15.
晋察冀这一举世闻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有一位太行女性与它同辉.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人们怀念她,因为她在人民战争的风烟岁月.英勇无畏.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救护了为民族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她又在和平建设的几十年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爱着人民,爱着集体,爱着国家。她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是朴实的,却又是崇高的。她以充满母性和仁慈的光辉一生.赢得了所有人的热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试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后.农民失去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最后庇护;而在城市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出了“福利大厦”;即使那些有幸留身其中的人.也在残破处感到了寒意。于是部分人开始抱怨这场改革.指责市场的冷酷.渴望回到政府“温暖的怀抱”。 于是.政府启动“再改革”。但置身于争论的漩涡中,“再改革”成为一次次应急式的修补。实际上.要重建这座大厦,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它的方向与目标.而这些原则将是必不可少的; 公平:没有人应该被抛弃.但也不可能是乌托邦式的平均;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任何一方均难独力支撑.须由两者合作且竞争: 公共决策:它不能来自于政府的闭门造车.而应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及各方的充分博弈; 适度:超越国力和国民承受力的福利.只会消耗国家发展的持久力和国民进取的动力。 以这些标准.我们既可以检视过去.也可以勾画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记录过程:故事化叙述的前提。一个老实巴交的乡村汉子,走失了一个女儿,他怀揣女儿的照片,天南地北地寻找了6年却毫无结果,这种人生别离与寻找的苦痛体验,无疑饱含着诸多心酸而感人的故事;具有这类人生遭遇.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不在少数。但是,为何电视纪录片的视线很少停留在这类题材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最后一天,我和银云、瞿绍华、覃兴华4个人,从索溪峪爬向天子山。天阴着,树林里很寂静,偶尔能够碰上一两个挑着担子的山民。这么富有的一座山林,居然被我们4个人占有,享用这漫无际涯的清新空气。山坡在我们脚下一段一段地矮下去,身子随着挺拔的山峰高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方言抵心     
有个女作家.在人到中年时找到了真爱.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和前夫协议离婚时.女儿怎么也不肯跟她。究其原因,她原先和她的一家人生活在小县城.而“真爱”在大城市.她曾对女儿说过:见了叔叔,不许再讲家乡话,难听死了。本来女儿普通话讲得很棒.但就这么一句.女儿便死活不肯跟妈妈.因为妈妈剥夺了她讲方言的权利,刺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20.
一言 《出版参考》2004,(3):10-10
她站在台上,不时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带点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尔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