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前,《四川法制报》“安岳官司”二审胜诉在新闻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舆论监督再次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安岳官司”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在现有条件下,媒体如何既正确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又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是我们召开这次总编辑新闻舆论监督座谈会的主题。会议也引起了广东、深圳同行们的极大兴趣,广东法制报刊社负责同志、《深圳法制报》、《南方周末》记者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主持人何光珽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舆论监督之难,已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传媒     
中国新闻网报道,继无锡市、邯郸市之后,国内第三个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乌鲁木齐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日前出台。《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该报道说,这是国内地方性法规第一次给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立法授权。报道以《乌鲁木齐通过廉政法规:新闻监督首获立法授权》为题,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2月10日  相似文献   

3.
敢于碰硬,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3条规定:“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第34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广东新闻界显得 非同寻常。一个响亮的声音──人大监督惹人注目地出现在广东所有重要的媒体上,这一萌芽于《广州日报》的“人大代表之页”专栏的人大监督,在1999年8月份天河体育中心主任失职事件露出端倪,在去年11月底12月初的钛白粉厂迁移事件、环保费用挪用事件、南沙炸山采石事件中迅速聚集能量,今年1-4月则将人大监督推向了高潮。而《南方周末》2月25日、4月20日的两次大篇幅报道又将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波及全国。 这种舆论监督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它是继“渤二事件”、《焦点…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批评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要使批评性报道既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又体现“二贴近”,重要的一条是把好关,把好度。佛山电台的《百姓事务所》栏目自2004年4月开办以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0):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几年来,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出现了集体撤退的现象。各类舆论监督栏目纷纷改版或者弱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进入了“后舆论监督时代”。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利器”,特别是揭露、曝光、批评性的报道,由于其传播快、影响大、“杀伤力”强,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受众更是喜闻乐见。今年2月17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特别单列一节“舆论监督”,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接受舆论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无疑又是重大利好。但是,新闻媒体的自身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下面这些数字也许会令新闻媒体感到尴尬:据《中国记者》报道,自《民法通则》公布实施后,1988年到1989年出现第一个“新闻官司”高峰,1992年到1993年出现第二个高峰,2000年到2001年出现第三个高峰,2000年则出现了上市公司告媒体热。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新闻媒体的本质特性和固有使命,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落实好这一精神,对社会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齐鲁电视台的《提案追踪》系列节目立意独特,它选择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政协提案在电视上作公开报道,以公开促公正,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利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追踪政协提案的落实是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应该说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伯扬 《视听界》2000,(1):8-10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又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关注的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写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充分肯定《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作用。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可谓是情有独钟,备加赞赏。全国新闻媒体受众调查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受众感兴趣的题材一项调查中显示,85.1%的被调  相似文献   

10.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财经》在证券市场迅速走红,《焦点访谈》闻名海内外,《南方周末》也迅速崛起……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媒体开始群起跟之。于是,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海南省委近日出台了《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暂行规定》。据悉,此规定是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支持和规范舆论监督工作,保证舆论监督工作的正确导向,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态·资讯     
《新闻界》2004,(6)
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运行机制重要建设内容中央提出10条意见继舆论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一种正式形式在《党内监督条例》中高调推出后,中央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加紧调研,征集多方面意见,探讨如何开展舆论监督性报道。中央要求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十六大报告中已有明确的表述。把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写进统一全党意志的纲领性文件中,体现了中央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又体现在两届政府的两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上届政府在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支持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3.
韩宁 《记者摇篮》2004,(1):24-2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之一。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中,舆论监督具有有效、快捷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舆论监督。近些年来,与一些重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报道不应软化与异化 《瞭望东方》周刊孙凯日前撰文指出,舆论监督报道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体思考、探索、改革的一个过程。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批评报道”的黄金时期之后,舆论监督报道进入了一个与诸多压力博弈的瓶颈,在重新反思和定位的过程中,舆论监督报道产生了一些软化和异化,直...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6.
二年前,《南方周末》上登过《“有关部门”》一文,批评《今日女报》1996年3月28日在批评报道《受害女被诬“卖淫”,检察官立案擒“狼”》中,对包庇色狼、诬陷受害女、敲诈勒索酒店老板、玩忽职守的公安机关,用“有关部门”一词遮遮掩掩。作者质问道:没有对“有关部门”依法治罪已是法律监督的大罪过,何以舆论监督竟也频频使用“有关部门”这块遮羞布,那么,“你监督谁?”近年来.很多报纸在批评报道中往往对批评对象指名道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三十分”中的批评报道更是借助电视技术上的优势,鲜货爆…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保卫 《新闻界》2003,(1):23-26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自党的十三大以来,连续第四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到“舆论监督”问题,可见“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使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不断进展。2002年我国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又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从年初众媒体对起于2001年的足球黑哨事件当事人处理的追踪报道,到5、6月间一些媒体对山西河津市富源…  相似文献   

18.
罗文 《新闻爱好者》2007,(10):22-22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来源于第四权理论,即新闻媒体享有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权利。法律赋予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除政府干扰的“防御性”权利。不论这种干扰是故意报复还是有意操纵新闻报道的内容,都应予以排除。二是表意性权利。即新闻媒体有自由传达其所选择的信息和意见的权利。三是外求性权利。即能够提供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一些特别的机会去获取信息和资料、能够增进新闻媒体发挥其效能的一些权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6,(1):58-5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向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积极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接受外部监督的若干规定》,法院系统积极接受外部监督,这在宁夏尚属首次。《规定》要求全区各级法院支持新闻媒体,特别是对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记提供采访报道的方便,禁止以任何形式干扰舆论监督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新闻媒体单位工作联系会议;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各级法院应对舆论监督做出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