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为例,简要分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建构。文献纪录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价值建构:发掘记忆,发挥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真实记录,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观照当代,发挥档案资源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类型的考古纪录片蓬勃涌现,逐渐成为了我国进行文化传播、建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央视播出的《发掘记》,拓展了传统考古类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在视听层面和内容选择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从视听处理、融合探究、内容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发掘记》所呈现的新艺术效果以及具有的文化意义,旨在探讨考古类纪录片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流媒体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宣传作用,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相关的纪录片在传递“一带一路”文化价值理念、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诠释和塑造中国形象、发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本文以央视丝绸之路纪录片为例,分析了主流媒体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题选择、内容设置、叙事表达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船政学堂》作为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历史由来与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承担了重大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影像空间价值的呈现、情感建构与表达两个方面,发掘其中的精华,以期能够对其他的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纪录片因为其历史价值、认知价值、文献价值及文化传承功能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拓空间.中华古代文明中的人物、朝代、历史事件或者文化现象为这一类型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以记录不可复现的时间流程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纪录片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了历史的立体档案和现实的文献笔记.在人物传记历史文献纪录片中,人的价值与历史的价值相互交融,形成史诗般的媒介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随着中国纪录片在近几年的进一步繁荣,诞生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弘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的文化精神是纪录片艺术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背景与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90年代至今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特征的分析与流变的揭示、对各时间城内典型纪录片创作的诠释,总结归纳了其文化精神的认知价值,并比较其异同,揭示其流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在历史传承与价值标准上给我们呈现了真实客观的社会内涵,通过涉猎不同的题材,让社会公众能真切地感知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价值。从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变革展开论述,阐述了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发展,从而指出当代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历经13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化纪录片节,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平台,全面促进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带动了纪录片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大力推动了中外纪录片的交流、交易与合作.本届纪录片节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一种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和现实有着重要参照和思考的文化活动。它通过影像语言的形态、形式探究历史、记录今天、昭示未来,对人类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传承作用。一部好的纪录片应具有它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文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献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一种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与历史影像的意义阐述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对"新发现的知识单元"进行记录与保存的影像归位.文献纪录片的文献含义可以从三方面理解:"文",是指一切影像的、网络的和平面的记载着知识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有明确的物质栽体;"献",是指非物质的知识记载体;第三是"行为传达",这是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关于民间原始风俗的一种记载形式等.文献纪录片的本质在于这三方面的内容建设与构成;在此,文献纪录片的基础是文献,重点在对"文"、"献"和"行为传达"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记载.应当说.文献纪录片制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对新发现的知识进行学术分析的科学研究活动.作为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纪录片,就是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刘俊 《现代传播》2013,35(1):131-132
纪录片是传播民族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时代主流价值、平衡社会文化生态、体现主流媒体责任、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主要方式。同时思想活跃、青春无限的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力量。因此,为优秀的大学生提供纪录片创作平台与实践支持,对于培养中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图书馆》2024,(4):81-87
红色特藏资源具有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等四重价值,图书馆对红色特藏的收集、保护、发掘、利用,具有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建设典型实践案例,运用版本对勘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红色特藏进行版本梳理、内容提炼和对比归纳。以历史人物、版本流变、地域变化这三重叙事维度为视角,开展红色经典文献的价值发掘及红色阅读推广工作,阐释了红色特藏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纪录片的发展来说,地理是其创作的客观基础。但是近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越来越脱离本源地理,缺乏贴近民众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纪录片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本文拟通过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关照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闫伟娜  刘青 《声屏世界》2013,(10):43-44
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比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而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也显现出与地域文化、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关联,在一定区域。纪录片通常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创作特色和共同倾向。作为历史和时代的见证者。纪录片无法脱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更无法规避在现实生活中沉淀已久的地域文化.尤其作为观念意识形态呈现的认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阳 《新闻战线》2021,(1):85-85
近日、体育题材纪录片《棒!少年》在院线上映,以流畅的剪辑、动人的故事呈现引发热议。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被评为评审团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纪录片被称为“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