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教育研究通常是对成人教育发展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一些结论。然而,每当我们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时,这~结论又常常会被后人或同时代人重新认识或批判,甚至有时还会被自己否定。因此,这就产生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成人教育研究的任务是什么?是得出结论,还是在引发新的问题?我们进行成人教育研究时是否可以应该另辟蹊径,通过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来解决老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来推进我们的成人教育研究?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财政学的对象,实际上是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经济现象中哪些属于财政现象;第二,从这些财政现象来考虑它们特殊的本质,即回答什么是财政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虽然密切有关,但决不是一个问题。停留在前一个问题上,那就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也就难于正确规定科学的对象。越过前一个问题而马上就来考虑后一个问题,那就好像是不检验原料而急忙就加工制造成品,难免不作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个物理问题,有时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但是当联想到一个已经做过的类似的问题时,便从中受到启发,从而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类比的作用。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性质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性质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掌握好这种方法,能使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我最珍视类比,它是我最可靠的老师。现通过几例说明类比法在静电场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Access数据库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整体架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库中的每一个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Access数据库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团队来搭建系统的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问题是影响教学目标落实和教学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是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将网络学习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课堂,通过网络化管理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集合中,常见的语言有三种:一是文字语言,通过日常文字来描述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二是符号语言,通过约定的数学符号来表示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三是图形语言,通过图形来表示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这三种语言是等效的,在求解有关问题时,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前不久本人曾发表过一些看法,但现在回头看,觉得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追问,因为一个对象的构建并不是通过某种开创性的理论行为就能够  相似文献   

9.
张莉 《小学生》2013,(2):5-5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数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  相似文献   

10.
一、词的分类 词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进行分类得出来的结果。这是从全局着眼,根据某种原则,把词分为若干类别。此中,就有一个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艺创作,都是以艺术形象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杂文亦如此,这就有一个如何才能真实准确而又形象生动地反映的问题。杂文虽不以描绘和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中心,但它论说的对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它的说理更要求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因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杂文艺术的核心,仍然是一个艺术形象化的问题。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形神论,就是专门论述艺术形象化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探究是小学科学(自然)课的主要活动方式。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是永恒的主题。现就这一问题,谈谈对拓展小学课堂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增强课堂魅力几点浅显的认识。1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创新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教师就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例如:傅大庆老师在《空气的成分》这一课中以一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油然而生。学生的思路一下子便放开了。…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图书馆过刊的管理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刊的管理和开发是图书馆读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过刊的管理和开发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 ,是否有学者明确地提出过“人是自我教育的对象”的主张 ,恕我孤陋寡闻 ;但我却以为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是有意义的。一、从“人是教育的对象”说起自古以来 ,就把人看作是教育的对象。这几乎是一种不刊之论。 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还以此教育观点为书名 ,写过一本教育专著 ,即《人是教育的对象》。该书分上下两卷共 10 3章 ,由生理与心理两编组成。既然人是教育的对象 ,即被教育者 ,所以应当对其生理、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有所了解 ,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教育方面的一定结论。乌申斯基的这一教育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它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在于考察西方早期修辞中的两个传统,就其中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是,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界定修辞术的,这里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并非根据研究对象来划分修辞这一学科的,而是作为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分支和延伸来理解修辞的,而这就牵扯到了他对知识和善的实在论的观点。第二个问题是,新约中宣讲福音的耶酥和保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与亚里士多德相比他们是一种怎样不同的传统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以此揭示整个西方早期的两种修辞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一 学生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无需回答。然而。这又是一个必须要回答清楚的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便是盲目的、无所适从的。因为,无论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还是把学生看作灌输的对象,都必须要弄清这个问题。这就好像加工宝石就必须弄清宝石的形状和质地一样,虽然这种类比并不确切。自从有了专门意义上的教育以来。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经多次有过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论断,有时还把它以“定义”来概括。因此,在一些出版物乃至一些教科书常被引用。有的虽附加一些解释,主张多宣传法律的普遍约束性,对列宁这一论断“不必过多强调”;但也有的仍强调这一论断是科学的至理名言。这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笔者以为,应用历史的态度对待列宁这一论断,就  相似文献   

18.
一、对语文课教材内容的两点改革意见我1938年到延安之前,曾在旧社会的中学和师范学校教过七年语文课(有时也兼教中外史地)。但当时只是就课文教课,对语文教学未做过认真研究,也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从1938到1949年,我在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期间,一直在编写教材和审阅教材书稿,当时对语文教学写过一些文章,主要是在教材编写方面。那些文章现在手头只有一篇,题目叫《今年儿童节的感想》。在这篇文章中讲了语文教材改革的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语文教材中关于政治思想与阶级观点的改革,一个是关于农村儿童沿用城市儿童教材的改革。现在就用一些实例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物理问题,有时我们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但是当我们联想到一个已经做过类似的问题时,便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类比的作用.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性质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其  相似文献   

20.
把中国左翼文化运动视作一个整体,还是一种复合体,是重新解释这场文化运动的关键。在将之视为一种复合体的视野中,原来被遮蔽的事件和意义便会重新敞开。鲁迅逝世后的最初几年,左翼文化界就鲁迅思想“转变”问题曾有过持续的讨论。在这些讨论甚至争执中,不自觉地隐含了两种不同的焦虑,一种是维护鲁迅思想遗产之完整性和独立性而又难以寻找到明确批评对象的焦虑;另一种则是感到鲁迅与自己一致而又不一致的焦虑,并通过把鲁迅纳入终极化的理解中,来削平这种不一致感。这两种焦虑皆是潜在的,却体现了左翼文化内部两种不同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