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报是党的喉舌,其主要阵地用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但是,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民生新闻被推入主流传播范畴,成为地方党报版面的新主角;关注民生也就成了地方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了地市级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生报道"这一特定转型期的新闻命题,党报到底应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究竟该怎样做民生新闻?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其宣传报道不仅要让党委政府满意,同时也要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更好地落实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的民生新闻应当与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三驾齐驱,使党报充分扮演好"桥梁""纽带"之角色。同时,党报民生报道要体现"大民生",开阔视野,提升平台,提高品位,不与都市报拼数量争卖点。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正在传播界卷起一股热潮。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民生新闻的选取和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  相似文献   

4.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常用的"武器",重要性和权威性不言而喻,但从实际宣传效果来看,地市党报的时政新闻大都难入读者的眼,难进读者的脑。改进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增强时政新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提升地市党报可读性和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能够很好地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从而吸引读者,提高新闻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6.
徐梦 《新闻窗》2009,(3):53-53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昌日报》围绕实现“全力打造宣传影响力,努力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这一目标,在努力发挥地方党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挖掘民生新闻的价值,坚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丰富了党报的民生厚度,弥补了党报在服务读者上的不足。可以说,《许昌日报》能够连续三届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荣誉称号,民生新闻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寻找新闻与宣传价值的契合点 与生活类、都市类纸质媒介的不同,党报要讲政治,这让党报常常只顾“讲道理”,其内容宣传价值有余,而新闻价值欠缺,而理想的党报新闻需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这当中的契合点越大,“新闻纸”的含命量就越高。分析党报“讲政治”的内容,不难发现,“关注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期待的。因而关注民生的议题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民生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这就对地方党报宣传党和政府如何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地方党报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创新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做好地市党报的民生新闻,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编     
党报创新必须做强民生新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汪谷震日前在2008年第8期《新闻战线》上刊文,认为党报要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必须把做强民生新闻作为党报改进创新突破口。首先.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做强民生新闻与深化主题宣传相融合。要找准经济中心与民生建设的结合点、找准构建和谐社会共建与共享民生的闪光点、找准社会各界与百姓对民生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李健 《青年记者》2015,(8):29-30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民生"一词出现的最早记录。《辞海》则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民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和各类民生新闻栏目的崛起,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和较强的可读性,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然而一直以来,党报给人以政策性强、面孔严肃的印象,民生新闻似乎成为党报的"短板",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误解或曲解。其实,党报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与党报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强 《当代传播》2005,(1):78-79
"要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坚持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召力"。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机关报围绕"三贴近"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改革。其中,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操作理念,被党报广泛运用,成为党报实践"三贴近"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所谓的"民生新闻",就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种新兴媒体发展迅速,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要想在新时期、新阶段巩固自己的舆论引导地位,就必须落实"三贴近"的原则,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凝聚力。这就要求我们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要关注民生,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提高党报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大量生动的采访实例,阐述在新形势下,党报应该转变思想,转变办报理念,让"民生"唱主角,让党报接地气。同时,提出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的概念,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让"硬新闻"变"软",让党报的新闻更加耐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新闻是新闻舆论的导向标,是党报宣传的重头戏,更是广大读者关注的主旋律。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凸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民生意识,已经在政闻宣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最大的政治是民生,最大的民生是政治,老百姓的事比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地市党报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这也是由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在抓住中心,不忘使命的同时,还应把关注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新闻,特别是哪些涉及经济方面的民生新闻上。因为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目前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实惠,进而实现奔小康、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地市党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与抓住民生经济新闻做文章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在实践中达到二者的统一,如何把握好民生新闻的“临界点”和“度”,使民生经济新闻真正表达群众呼声,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的平台和桥梁。说到底,抓好民生经济新闻宣传,核心是要注重这类新闻的建设意识,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各地各级党报不断加大对民生问题报道的力度,民生新闻在报纸版面上越来越多,拉近了党报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党报的社会公信力. 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时刻心系民生,不能做"Mang(盲、氓)"记者.拆开"盲"字,是"目"和"亡",眼睛死了,所以就视而不见(知名记者白岩松语);"氓"是"亡"和"民"字,就是心中没有"民生"概念.看不到民众之所想所需就是新闻智"盲",对民生疾苦冷漠、热衷于制造社会议事日程就是新闻愚"氓".  相似文献   

19.
赵冬至 《新闻世界》2009,(11):81-82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在民生新闻的选取与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党报拓展民生新闻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徐一化 《新闻窗》2007,(2):46-47
近年来,党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应该说,党报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党报民生新闻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本文将从党报民生新闻的缺憾入手,探讨党报民生新闻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