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人类的神经调节”一节中,根据本书有条理、可比较的特点,我把板书设计成表格状,讲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板面,在课堂小结时再框表格,使学生感官受到新异刺激。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解决难点。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有关,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采取了边讲述、边举大量的实例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把关键词写在黑板合适的位置上。教学过程如下:课一开始,复习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形成。进入新课。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关于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唾液分泌的现象。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特点,说明反射的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再举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  相似文献   

2.
<正>1题目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杨立行 《家长》2012,(7):32-34
认识“强化定律” 俄国动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是非条件刺激,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多次之后,铃声就成了进食的信号。这时,铃声已转化成信号刺激(也就是条件刺激)。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4.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国 《青海教育》2003,(10):57-57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的各种的重要生理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进行的,他把反射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条件反射,一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是固定的,没有皮质的活动也能实现。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而建立的一种暂时性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介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巴甫洛夫先给狗一个无效的刺激(铃声,他称为条件刺激),然后给狗喂肉糜(非条件刺激),而肉糜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通过反复给狗这样的两种刺激——铃声和肉糜,单单铃声也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将一个原先无关的刺激与一个有关的刺激联系起来,并作出反应,这样一个学习方式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先驱性工作发表后,经典条件反射和其其他一些学习方式在许多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动作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运动条件反射,其形成过程是运动员通过反复的顽强的科学锻炼,在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逐步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因此,学习体育动作技能同学习其他本领一样,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互相连接的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且不可分割。因此必须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分析其产生的现象,找出其规律性,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准确地把握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7.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元认知水平,首先通过“打手”游戏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在教师指导下“做中学”,逐步构建反射、反射弧的概念;通过比较神经中枢所处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中用”,构建出反射的两种类型;并通过建构模拟反射弧进行反射的模型,让学生在“用中思”,完善神经传导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问答二则     
问:①“排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②“味蕾”是内感受器,还是外感受器? (河南省南召县东风机械厂子弟学校姜楠) 答:①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方式是反射活动,排尿反射也是其中的一种。人体中有些反射活动可以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些反射活动,是生来就有的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固定的反射弧,因此受到一定的刺激就出现相应的反应。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人或高等动物生活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人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一般要有大脑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看到强烈的光线就眨眼睛,膝盖被轻叩一下就会使脚弹跳,这并不是我们经过思考、预先安排的随意行动,而是我们通过反射行为进行的不随意反应。人类具有一系列反射的能力,其中有许多甚至在出生前就有了。 新生儿最初是以无条件反射的方式来适应周围环境的,以后才逐步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也叫本能行为。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1.
王刚 《小学生》2010,(8):50-51
什么是和谐的气氛呢?我认为就是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  相似文献   

12.
刘本全 《职教论坛》2002,(12):58-5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地应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教师用其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家长用其来鼓励子女好好学习,老板用其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促进人的进步和成长的方法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本文拟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出发,讨论其在学校教育尤其在中等教育中的应用。一、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高。该反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利用白鼠和鸽子等动物,运用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3.
蔡清翠 《甘肃教育》2010,(17):47-47
众所周知,智障儿童学习能力低下,与他们的记忆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智障儿童的普遍特点是:识记较慢,遗忘较快,保持不牢固,再现不准确。这是由智障儿童的神经过程特点决定的。正如鲁宾什坦所说:“大脑皮层接通机能薄弱,所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联系的范围狭小和速度缓慢,形成的联系也不稳定,内抑制减弱,使兴奋不能高度集中,不能形成精确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正>1问题反射和本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印随属于反射还是本能?如果是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2讨论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本能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印随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不属于本能。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首先这属于动物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当然是需要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入学前后儿童脑的发育特点儿童从出生到六、七岁,脑的发育非常迅速。新生儿脑重量为350克,一岁时900克,六岁时增加到1200克。六岁左右,大脑两半球的一切神经通路几乎都髓质化了,所以身体受到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传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也可以很好地支配身体各器官的协同活动。七、八岁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成年人平均为1400克),神经细胞己基本上分化完成,细胞的突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件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许多一线教师反应,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好,但课件难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软件的开发滞后。目前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基本上得由教师个人开发课件,而教师一般要花五倍以上的时间做课件。现阶段提高课件制作效率的方法有哪些?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有一些点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CAI课件有很多的种类,本文主要以用于课堂中辅助教师教学的课件为讨论对象,来分析其在形式上的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课主要有两种类型:网页课件型——将学习内容用网页制作软件制成课件;主题资料型——围绕某一主题,设计相应的思考或讨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让学生到网上查寻资料,并组织回答问题。这两种类型都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思想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不太容易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电子学案的方式展开网络教学,无论是在班级授课制下的集体教学中,还是在远程教学中,都可为教师适时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些事先不曾预料的,与课堂教学任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突然性事件。突发事件,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二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对学生来说,课堂突然事件是一种强烈的干扰刺激,容易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心,导致原有条件反射活动受到抑制或破坏,从而阻塞学习信息传递通道,使学习信息大量"丢失"。对教师来说,课堂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打断教师的思路,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引发课堂的无序、混乱、对抗。  相似文献   

20.
袁永兵 《中学理科》2007,(12):80-80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阵地,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堂容量而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教学方式.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去讨论、思考、探索,这样才会学得主动,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提升.那么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