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应体现出人本主义的特点。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价值取向、法律职业伦理、职业技能和人文品质四个层面。法学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统一性。法学素质教育应当围绕法学专业教育而展开,而法学专业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于以专业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其培养模式之路经是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一直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它对于塑造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发展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还有助于培育法律职业群体、净化社会法治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在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贯串于法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具有以法学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多元知识结构、从事法律职业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结合素质教育与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在现有体制与教育资源下对法学本科生实行能力上的“双导制”教育,使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在校内校外两个不同导师指导下进行法律职业技能与知识的训练学习.把目前法学基础知识教育和应用法学知识教育在学习上的两分裂变成两结合、两渗透、双指导,以解决长期以来法学本科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不相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地方普通高校法学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专业“3 1”人才培养模式是普通高校法学院系实现法学教育培养目标,适应法科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适宜选择。地方普通高校法学专业“3 1”人才培养模式中“1”的内容,应当在坚持突出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资格培训的原则下,主要由法学专业实习、司法职业技能强化、公务员考试培训和司法考试培训四部分组成,以便充分发挥法学专业“3 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在以法治国的当今,不管从事哪一种法律职业,都是要运用法律或者依据法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因此,对于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学本科生来说,养成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质疑意识非常重要.而要增强问题意识,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因而其问题意识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其中法学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引领者;学生应进行多学、多思、多实践的“三多”修炼.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加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法学教育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提出改革单一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多重实践教学方法整合的模式,重构"五位一体、诊所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高一般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司法考试体制下,法学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法律职业者的重任,而法律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当包括法学基础知识、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伦理三个方面的教育。法学基础知识教育是向学生讲授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现行的法律制度;法律实践能力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实务能力培养和训练;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理念和法律职业者应有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9.
法律作为实践性学科,在职业化背景下需要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我国法学教育的固有体制与法律职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并呈现出强烈的改革诉求.法学教育的目标应该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同时以司法考试等职业要求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对于培育法律专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加强法律职业理论教育,对于提高法律专业人才素质,改善我国法治环境,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立都有重要的意义。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关键是要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在法学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全方位引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更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不以职业和实用为价值导向,而是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养,有别于专业教育而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构成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双重主题。通识教育对法学本科教育起着引领作用,根据在于,法学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有机体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法律专业教育的“主导技艺”,通识教育推动法学专业教育的精进。通识教育引领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包括人文主义理念的引领、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以及通识课程体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法学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学学生只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的现状,使他们能掌握法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思维、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法律教育更加适应法治建设和法律职业化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一、传统法学教育的困境法律职业是一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只有在娴熟掌握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法律工…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第二课堂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未能有效衔接,导致接受了法学本科教育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实践中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事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独立学院应大力开展法学本科第二课堂教育,包括模拟法庭、速录实践、专家讲座等各方面活动,以此推动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法学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学学生只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的现状,使他们能掌握法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思维、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法律教育更加适应法治建设和法律职业化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诊所法律教育在地方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所法律教育源于美国,主要是为解决学院式法学教育的弊端问题,强化法科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产生的。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效果严重落后于法律职业化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和新形势的亟需。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以诊所法律教育为平台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需突破本土化中的一系列障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重新定位为:以法律职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运用法律的各种专业人才即应用型法律人才;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进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法学本科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业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14-116
要解决法学本科学生充分就业问题、提高法学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法律人才,必须对法学教育现有制度进行重新反思。在正确认识法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再从学生的入学条件、教育教学过程的改革,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多元化等方面作整体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具有学术性和技能性的双重属性,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前苏联的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婚姻与继承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大学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应该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引入案例教学,做到教学互动,使学生早日接触司法实践,对于法律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论,由破碎上升到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法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增长学生的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要求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法学专业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加强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法学教师队伍,才能实现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对接,才能满足社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文凭再也无法实现与职业的一一对应,为解决法学教育与职业对接的难题,中国法学教育应当实现从重知识到更重素质的重心转换,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拓展法律实践教学途径,为此,须坚守案例分析教学法的传统,创新课堂实践教学的模式,完善法律诊所教育或案件解决工作坊,开展区别于学术宣授的法务讲座及研究,还要把庭审观摩、基地实习等作为补充,再辅之以法学专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