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句话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言语"列为四科之一,说明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言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统编本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是以各种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功能、构建语言框架和发展语言思维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言语习惯和交际素养。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这种“言语的敏感”实质上是学生语综合素养的具体展现。面对新一轮语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实践能力呢?笔认为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能使学生体验和提高内在语言和人体语言的成熟度,形成“言语的敏感”。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心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状况不仅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还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个体言语发展过程中,言语产生的标志就是婴儿最早说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这也是口语产生的标志。因此,儿童最早获得的语言就是口语。正因为口语在个体言语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口语障碍会对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体口语障碍多产生于语言习得期,即儿童期,持续时间越长,其特性就越复杂、越牢固而难以改变。但在有关儿童言语问题的研究中,目前尚少有人就儿童口语障碍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5.
"儿童化口语"是指符合儿童心理、儿童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化口语.教师恰当地使用儿童化口语,可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润物细天声"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6.
寇淑敏 《考试周刊》2013,(52):41-4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课本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可以说,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言语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的交际活动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比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更直接、更重要。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打破课堂与生活的隔膜,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际机会,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9.
一、视觉阻断法的提出近年来,听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听障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口语训练应该从哪里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听障儿童对语言视听编码的识别,更适合于其言语语言的发展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视觉阻断法"是指特殊教育训练人员、言语治疗师、家长等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训练时用遮蔽物(如手或其他工具)遮挡自己的口型或采用转移自己身体或听  相似文献   

10.
杨忠丽 《成才之路》2014,(16):77-78
语用智慧,语言素养中听说读写的运用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身经历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获取言语表达的内蕴,生长的体验,实践的规律和语用的经验,才能真正获取自主表达的口语智慧。不管是学生语言表达的生长过程,还是最终的言语表达的结果,学生的口语表达智慧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教师语用教学形成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创设口语情境,提升孩子语言表达力。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素质。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一、营造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想说口语交际是言语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言语双方要想达到沟通目标,就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分析,并能及时作出反应。这种能力只有在人与人的交际中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语言是在大量的生活化言语交际活动中逐步内化形成的。语文课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平台。创设语言交际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语言的习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李吉林说:"言语的发展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高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于是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因此,说话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而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缘起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个人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整个社会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这种“言语的敏感“实质上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展现.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能使学生体验和提高内在语言和人体语言的成熟度,形成“言语的敏感“.……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口语交流 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他们态度大方、有礼貌、言之有序地进行口语交流,却很困难.为了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训练,使口语交际练习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如教学“借铅笔”一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借学习用品时的情景,说说向别人借东西或还东西时应是什么态度,该怎样说话.然后根据图意连起来,把“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用过之后把铅笔还给熊猫”的过程讲清楚.由于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联系,因此学生说得很好,课堂气氛很热烈.最后,让学生当堂演练借东西和归还东西的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正>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口语交际行为需要通过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完成,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杜威在《我们是怎样思维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学习语言,需要活动,需要训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一、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与调控在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中,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  相似文献   

19.
《南昌教育》2007,(5):30-30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表达能力。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