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精心设问置疑,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新课设疑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起思,思原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设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应忽视,本文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针对教学设疑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1.创设问题情境,激疑问难,以疑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  相似文献   

4.
一、精心设疑--引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作为教师就要"于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在兴趣盎然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烹饪营养课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做到以疑引知、以知激思、以思促学.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有疑阿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求新.因此,我们应该把"质疑"当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语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以疑诱思.因此,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会有很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设想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他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合理地选择设疑时机,成功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学生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时机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的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 ,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 .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 ,他说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 ,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 ,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 ,成功地创设情景 ,合理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 ,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 …  相似文献   

12.
<正>"疑趣"课堂,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以"疑"为舟,以"趣"为帆,让学生畅悟"疑趣"、沉浸"疑趣"、享用"疑趣"的一种理想生态课堂。"疑趣"课堂是学生体验数学趣意的过程,是疑中有趣、趣中生疑、由疑生思、由思得趣的过程,是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让"疑趣"在课堂中相融相生呢?一、"疑趣"课堂的现实研究基点1.基于儿童现实和学科特点有数学知识支撑的"疑",是引发儿童好奇心的根;在喜  相似文献   

13.
须教有疑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着探讨了设疑教学、科学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等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当前的数学课堂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不生动,因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是被动地学习数学.鉴于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以需激思"、"以疑激思"、"以奇激思"、"以用激思"、"以情激思"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起思,思原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设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应忽视,本文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针对教学设疑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围绕新课程标准和理念,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构筑和谐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乐于参与;以“疑”引思,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以“景”诱思,激发探究的兴趣等等策略,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开发学生智能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精华在于激疑。能否做到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以思养能,是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之一。对于激疑、设疑与释疑,笔者提出了“激疑应有方,设疑要科学,释疑要有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相似文献   

20.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