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规定很不规范.本文通过对35所同类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设置情况及其工作职责的分析,认为应以无边界管理为目标建立权威的校企合作专职机构,同时将其职责定位为全方位协调和管理,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刘林山 《职教通讯》2019,(15):63-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势在必行。新时代,校企深度融合应达成共同育人目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应建立骨肉相连的合作伙伴关系、应有多种形式的合作内容等。政府政策如何有效落实、第三方如何正确指导和质量监督、职业院校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校企如何沟通交流是难点。破解之策在于:地方政府成立机构,出台可操作实施细则;行业协会搭建引领、指导和监督平台;职业院校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提升服务能力;校企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融通。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起到了指导与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校企合作政策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吸引力以及政策执行者态度消极、执行监督不力等问题。校企合作政策效度的提高有赖于政策体系的完善、政策执行主体职责的明确及校企合作协调机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价存在机构缺失、领域不广、方法不系统、指标不科学等问题.文章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的路径: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的评价结果运用到区域或行业的产教融合发展评价上来,以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层次的评价内容,确保第三方评价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文章提出从校企合作力度评价、校企合作广度评价、校企合作深度评价、校企合作密度评价、校企合作效度评价五个维度来科学设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新闻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闻院系、政府宣传部门、新闻机构三方联动,建立健全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教学责任、共同分享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深层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认为新闻院系与新闻机构能否实现长期紧密的合作,在于双方是否能够找到激励持续合作的利益平衡点,而合作能否切实实施并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通过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来保障新闻教育校企合作的科学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三、建立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体系 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建设,从管理形式角度看,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从管理内容的角度看,有行政策略性和技术性两大类。校企合作,不仅要有行政的规范性,也要有技术的科学性,只有两者统一,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8.
厂中校,校中厂等形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厂中校实践模式为例,提出了校方、厂(企业)方、职业教育和产业(行业)研究机构、政府多方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平台,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运行不良的症结所在,从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机构,鼓励和引导校企全员积极参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的工作组织系统三方面提出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旅游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运用重复博弈模型,指出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双方在合作中的收益及收益的贴现率;提出应通过加强政策的鼓励与约束;提高企业方在合作的中收益;延长合作期限,深化合作内容;加强交流,增强信任等手段来提高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教育需求的提高,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几年多次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然而,在借鉴先进经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时却存在着盲目照搬别人经验、企业定位不准、风险意识不足的误区。误区产生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难以满足需要;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三是国家扶持和指导的力度不够。只有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建立高职院校内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才能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教育需求的提高,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几年多次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然而,在借鉴先进经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时却存在着盲目照搬别人经验、企业定位不准、风险意识不足的误区。误区产生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难以满足需要;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三是国家扶持和指导的力度不够。只有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建立高职院校内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才能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3.
以专用技能人力资本为视角,探讨了学生作为主体在高职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影响。基于800份问卷调查的回归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个体专用技能人力资本水平,但个体专用技能的提高未必能为企业换回稳定的雇佣(稳定就业或稳定实习);建立学生个体、企业与院校三方可信的契约承诺与违约机制可以避免专用技能人力资本形成后个体技能所有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要保障校企合作稳定性,要将学生个体纳入校企合作签约主体,建立学生主体、合作院校、合作企业三方的可信契约承诺与违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牛保顺  侯运来 《考试周刊》2014,(39):166-167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积极性。为此,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和回报;中职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三方共同努力,实现校企"两头热"。  相似文献   

15.
《成人教育》2020,(1):64-70
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及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文中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的举措: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治理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体要素协同联动机制,营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文化生态。只有系统推进,精准施策,才能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现状,结合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取得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提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建平台、全程参与的合作模式。政府出台政策和设立专项经费,参与指导和评价;高校搭建服务共享平台,实施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和评价机制;企业参与实践育人指导和考评。三方共举,践行“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共育未来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数据时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增进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市场转型研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建立网络系统进行跟踪调查,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数据机构的参与,对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现阶段,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三大困境:理念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内容的模仿和提高脱节、管理的宣传和执行脱节。基于此,文章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从“研究休假”制度、“真题真做”模式、“跨职能整合”机构等三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受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关注,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质量监控,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领导机构,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需要确立由"政府、教师、督导、企业"四方参与的评价主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督促教学、引导教学、促进管理"三方结合的有机统一,通过不断监控强化教学过程控制展开教学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符合有关经济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政策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明确要求。但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还存在合作各相关方合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合作基础相当薄弱等问题。从合作理念、相关制度及执行度等方面探讨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有效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