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笔者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报道:记者前不久在一所农村高中调研时,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位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记者先后走进几个班级了解情况,发现班上的学生都在埋头学习,没有一个学生抬头关注教室门口的来访者。校长后来介绍说,这是从山东安丘四中考察归来后正在推广的“不抬头学习法”。按照校长的解释,所谓“不抬头学习法”就是:埋头苦读,上课用心听讲,自习目视课本,下课不准讲话,中规中矩,老老实实,好好学习。这位校长告诉记者,他目睹了安丘四中学生学习全神贯注的状态,任参观者在教室怎么走动,学生从不抬头看一眼。看完这篇报道,我不…  相似文献   

2.
初听到"抬头率"这个名词,是到一所名校参观。一进那 所学校的教室,确实震撼了一下:学生们都在埋头学习,我们 一下子进去好几个人,居然没有一个学生抬头。后来了解到, 这是他们一直都在抓"抬头率"的结果,我们所进入的教室就 是"抬头率"为零。 据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入神。 人在入神地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确实能把整个世界抛到一 边,这种体验恐怕很多人都有过,笔者就曾一边看书一边做饭  相似文献   

3.
一、二年级识字量很大,每学期都要认读400多个生字。刚开始,因为学生认字、记字太慢,我就常抱怨:这么多的生字,学生怎么记完哪!后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把需要认读的生字放大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天天看、天天读。心想:这样强化训练,学生一定会记得很快。可是半学期后,我发现这样的机械记忆学生并不喜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从某一角落传来声响;一个学生悄悄地离开了座位;一只青蛙跳来跳去,教室一片哗然;不知从哪里飞出一架“飞机”;一个小光点在墙壁四周和天棚上晃动;一个纸团投到另一个同学的桌上;一个学生聚精会神埋头在看武侠小说……没有哪位教师愿意在课堂上碰见这种事,但这实际上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那么,是听之任之,随其所为,还是中断授课,大发雷霆呢?前者,其做法影响大多数同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朱小娟 《物理教师》2005,26(5):9-50
在学习“力矩的应用”后,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杆秤的秤杆都是前面粗后面细,为什么不做成粗细均匀的呢?做成粗细均匀的行吗?”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对于事物的观察是仔细的,思维是很活跃的,现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进教室我就宣布了当天的学习内容:找最大公因数。许多学生都兴奋地叫了起来:“写完了!”我很诧异:“什么写完了?”只见他们得意地说:“书上习题写完了,作业写完了。”这时,我明白过来了,原来他们已经预习了.并且把书上的练习都做了。也有少数没写的,但一听别人都写完了,赶紧埋头写了起来。出现了学生不需要老师的情况,怎么办呢?强制性地把他们拉回我的教学程序中来,还是……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     
今天,有点不寻常。做完操后,大家并未按惯例跑步进教室,因为广播里响起了歌曲——《感恩的心》。校长缓缓登上升旗台,学生们的眼中透露着好奇,甚至已经有人在小声地议论了:“今天为什么要放音乐”“校长怎么亲自上台呢?”“校长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8.
闫殿芬 《吉林教育》2008,(3):111-11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目睹这样的情况:学生写一两遍就能记住的生字,非要写10遍不可;考试卷上做错的题,非要罚他5遍不行;文言文重点篇目的书下注释,硬逼学生抄3遍肯罢休#有的教材上的题还弄不清楚,却忙着研究“黄冈兵法”。有的作文已布置了两天还不知如何开头,有的实验课不懂实验目的,有的一节自习课什么都想学,主意还没拿定,下课铃响了,更有不少学生电视不看,名著不读,歌曲不唱,体育课不上,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可到头来成绩却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9.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传统型的考试不外乎:老师命题,考题严格保密;在考场上,老师的眼睛像电子眼一样盯着学生看,害怕学生“额外”得分,而学生缩着身子埋头苦做,不敢抬头,担心老师怀疑自己企图作弊;考试的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因而,学生视考试为“洪水猛兽”。其实,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些方式.不妨这样来考试——  相似文献   

10.
吴迪 《辅导员》2014,(22):48-48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偷偷地溜走了。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时间显得走得更快了一些,每一个埋头苦读的学子从书海或题海中抬起头来的时候都会想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为了不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应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那就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认真听清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自己选座位     
冯兴文 《教书育人》2006,(11):51-51
班主任在学年初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安排学生的座位,于是我第一天就宣布:今年你们学生自己选座位,老师不硬性派座。首先我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帮一”对口帮扶法等),然后告诉学生选座位遵循的原则(成绩高低的学生相搭配原则;个子矮的同学在前方位置的原则;特殊情况先声明原则;好动的、好玩的不可以同桌),最后附加一个带有“惩罚性”的规定:如果发现有的同学别有用心,经查实后,安排到后面的单人专座。  相似文献   

12.
梁伟 《江西教育》2006,(4):32-32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一气之下体罚了一位后进生。A校长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唉,你真是好心办了错事啊!这道理你自己都懂。当然,我当校长的也有责任,平时对你要求不严”这位青年教师听后认真地接受了批评,主动认错,并保证引以为戒,事后还进行了家访,向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B校长发现后态度强硬地说:“你是不是体罚了学生?你知不知道体罚学生是犯法的,你这样做真是严重玷污了教师形象!自己好好想想,真给我添麻烦……”青年教师听后顿觉满肚子委屈,却慑于校长“权威”不敢申诉,结果不但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后进生更加厌弃。  相似文献   

13.
一元钱     
吴丽 《海南教育》2010,(6):33-33
自习课上.我正埋头改作业。忽然,一只脏兮兮的小手递过一元钱。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流进我的耳朵:“老师。我在校园里捡到一元钱。”我抬头一看.陈小业——一个在班里几乎被同学们遗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杨木 《教育》2007,(6S):1-1
教室不设讲台,教室的三面墙全是黑板,课堂上教师讲十分钟后的时间全让给学生……这些,就是近日《教育》旬刊记者在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亲历。杜郎口中学在“热热闹闹”的教学改革中,紧紧抓住 “以学生为主体”这根牛绳子,创造了全省农村中学教学改革的典型,并吸引了全国教育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我评价学习法,就是自己给自己评价一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学习方法。 自我评价学习法是怎样进行的呢? 自我评价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后,为了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学习模仿老师或别人出得单元检测题,编选模拟试题。自己出题自己做。试卷要求用两种水笔写:一种水笔写试卷题目,另一种水笔写试卷答案。学生出好试卷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然后交给老师审查。学生评价试卷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等。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审查后,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出得差的学生给予指导,使“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学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7.
刘克梅 《师道》2009,(7):42-42
高考期间看了一篇关于芬兰高考的文章:在首都赫尔辛基最好的学校——罗素中学,校门口没人把守,考察者径直走进了一间大教室。几十个学生正埋头写字,在巨大的玻璃窗户的映衬下,教室显得异常恬静漂亮。考察者问随行的校长秘书“可不可以拍照”,她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那天下午,天有点冷,我坐在教室讲桌上批改作业。这时,一位学生前来批改作业,他还没走到我跟前,随手一扔作业,本子就“飘”到了讲桌上,碰乱了桌上其他作业本,也把正在用心批改作业的我吓了一跳,这一定是班里那个捣蛋鬼,但是,我抬头一看,却是平时学习很优秀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张镜 《学语文》2013,(6):24-25
学习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后,学生切实感受到孟子雄辩艺术风格,文章论证严密深人,让人叹服。在这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孟子说服了梁惠王吗?”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贫民窑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在课堂上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