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强调深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引导小学生说文和作文,教师在采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将识字教学、拼音教学、阅读教学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问题导写”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问题导写”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视创设互动情境、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文主体,始终紧抓情感主线以及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等方面有序的组织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建构小学作文“问题导写”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开启作文思路,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我们确定了自主作文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建构“以生为车”的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自主作文的平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主动进取、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62):48-49
与发达国家的小学生相比,我国小学生的作文缺少创新和研究动力,研究性作文是薄弱点,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中进行研究性作文教学。教学中,选好课题是成功的起点,搜集资料是作文的关键,创新提炼是研究的亮点,撰写论文是探索的升华。研究性作文,是一把开启学生成功作文大门的金钥匙,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研究的能力和作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朱萍 《云南教育》2002,(13):18-19
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极具开放性。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以研究者身份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写出研究报告和其它类别的文章。这样做,尊重了作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意识,可发展其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避免长期以来传承式的、接受型的、模仿式的作文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作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源有二:一是可选材于我们现有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有人说“千篇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作文的内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小学生作文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研究性学习目前,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肯定要成为课堂的“底色”。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改变接受式学习的“一统天下”,显然是绝对不行的。而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单指研究课程,即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各科教学中。这样,才能既保证接受式学习方式的进程,又能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呢?请看——关于中美小学作文观中美小学生作文文题给我们以太多的启示:中国:《我身边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 ,增强学生素质 ,对于广大小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而又头痛的事。如果仅靠每个单元一篇作文训练 ,学生作文水平很难有所提高。有的教师主张平时多观察、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我认为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小练笔”。一、“小练笔”的必要性作文是学生观察水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与发挥 ,而小学生的见识和阅历都很浅 ,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不能把心里想要描述的东西表达出来 ,这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小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顺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需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作文应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而写”这一核心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小学作文教学“五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革成 《成才之路》2010,(14):46-47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要充分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的主人”,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修改、写出自我。概而言之,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验到“我的作文我做主”。如此,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越写越爱,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不难看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不仅是作文课的任务,也是阅读课的任务。具体来说,小学生作文基本功主要应该在阅读课上“学”得,然后在作文课上“习”得。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阅读课上对教材的指导学习过程,恰恰和作文教学中写作的过程相对应。阅读课上的释题,正和作文时的审题,拟题相对应;阅读中…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迁移训练可以成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主体性开发教学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该引导小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等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就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这种审题障碍淡化、内容形式自由、文体制约宽松的命题方式,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体灵性和文字才能的广阔空间。然而,在命题的“自由宽松”之中,许多学生容易因“宽”而忽略“严”,因“自由”而忽略“精准”,在审题和选材立意上易踏入误区。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话题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方面应教会学生注意“四忌”。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教会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如何通过有机引导小学生写出一篇符合自己年龄段的文章来,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展开教学。情境教学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会把学生带进自然、社会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运用语言,使得作文成为儿童乐于接受的学习活动。通过所了解到的现在小学作文教学情况,讨论一下情境教学法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体现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原则,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大纲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也应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提起作文都感叹“难于上青天”,使得小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在此状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的“文无定法”的定律束缚了小学作文教学,一味地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就提倡“文要有法”。模仿教学实践也将作文的基础教学指向“定法”的学习.作文的教与学就是教给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规律。叶圣陶先生的“象样”写作理论也为“文有定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有定法”是小学习作与写作教与学的规律,“文无定法”是文学创作目标的追求.提倡“文无定法”要从“文有定法”做起。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有时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有时作文的内容也不丰富,没有什么感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小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不够,积累是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方法。对小学作文指导中如何运用"积累"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们背诵作文模板,进行高度应试化教育。长期以往,导致小学作文呈现单一化、模板化的弊端,学生们的作文创新、自由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的能力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我们在作业改革研究中,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与内容──作文,引入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之中,展开了数学“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文”的思考   据我们对小学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指导,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因此,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