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金祖勇 《学子》2013,(8):71-72
虽然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乡村旅游产品自身存在缺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乡村旅游产品规划不合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甚至因为开发乡村旅游而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解决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越已越来越到重视。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近年来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最后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新农村背景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将使我国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袁清 《华章》2011,(15)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河南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河南乡村旅游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河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一种依托乡村的新型旅游方式。我国乡村旅游自产生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针对这样的事实,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的确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及其分类,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及决策,最后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卢敏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1):61-62,72
经济的发展、政策的促进和市场需求等的拉动,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和外在的动力。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所发挥的强度也不相同,其价值取向表现出渐变性和多元性。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价值取向之间有强烈的内在联系,我国乡村旅游在不同的时期,其利益主体价值目标和发展动力强度的不同,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从弱功利性、强经济性、可持续发展到旅游伦理的价值取向过程。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21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进展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的现帝意义和基本类型基础上,提出营造乡村旅游大环境,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并举、“三高投入”和“三高效益”紧密结合的现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但乡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商业意识、旅游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任重道远.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提出了"政府引导,构建三大机制,实施三步推进战略,搭建四大平台,抓好四大关键技术,树立五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以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乡村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对体验式乡村旅游界定基础上,分析发展河南省体验式乡村旅游的优势,并在对河南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乡村旅游对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定义、起源出发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及河南省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类;以客观的角度提出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帮助,使河南省真正成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几年我国旅游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旅游环境现状讨论了我国在旅游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并阐述了我国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条件下,郴州地区成为了中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而又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其聚落景观的乡村旅游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特有优势。为此,必须做大做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创造品牌;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其传统聚落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处于旅游业与农业的交叉领域,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意义、针对性地分析了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的发展重心。在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再次创造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契机。本文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在分析相关利益群体的基础上,探讨了黄陂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然后分析了黄陂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睿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69-73
乡村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旅游环境在乡村地域的体现,包括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部分.乡村旅游环境的外延包括经济环境、产业背景和旅游大环境;乡村旅游的内涵指乡村旅游活动赖以开展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人文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环境经受着乡村系统、旅游系统各要素的影响,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从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污染、生物保护、建筑污染、服饰传承、语言继承等方面加强工作,并采用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监控,这样才能确保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8,(2):12-15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的优势与弱势、机遇和威胁。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坚持市场导向、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系列开发策略——拓宽融资渠道、培养专业性人才、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收益。  相似文献   

19.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托延平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低碳旅游理念,从低碳乡村旅游吸引物、低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低碳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低碳乡村旅游教育示范四个方面构建延平区低碳乡村旅游模式,为延平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出现经济增长而人文缺失;数量增加而产品的同质;乡村面貌改善而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以人文可持续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和终极目的;以人文传统的体验、传承与发展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研发的轴心;以人文回归、精神家园的构建走出现代性发展的悖论,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