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老师说,古时候,有学问的伟大人物都被尊称为“子”,像孔子、老子、韩非子等。这一说,便引来了我们的突发奇想。郑思磊先举手:“桌子、椅子都带‘子’字,都是伟大人物吗?”  相似文献   

2.
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都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能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久吧?”商容点了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这其中了。”  相似文献   

3.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4.
开心岛     
老子 儿子:“今天考历史,问‘老子’是谁?我怎么也想不起来。”父亲:“真笨,天天见面还会忘掉?‘老子’就是我嘛!”  相似文献   

5.
《老子》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论语》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你会如何回答这道题?答案不外乎两个,但原因一定五花八门。让出题方清华大学没想到的是,这道自主招生面试题竟然招来了网友铺天盖地的声讨。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引入,初步了解孔子、老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是《孔子拜师》。(出示课件“拜”字以及拜的图画)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的名字叫——  相似文献   

8.
《孔子传》中描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孔子与子路聊天,孔子一会儿夸奖颜回,一会儿又表扬子张,自恃勇力过人的子路心里很不服气,便直言不讳地问孔子:“如果发生战争,你让谁当统帅?”孔子答道:“当然是我了。”子路自傲地说:“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没错,你是很勇敢,可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孔子的话一针见血地让子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究竟什么是老子的“道”呢?据我的领会老子的“道”是:  相似文献   

10.
有几位高中学生写信问我:你欣赏哪样的高考作文?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我一直认为,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达,真正够格鸟瞰天下纵论古今的人,一定是生活阅历非常丰富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吴万紫 《小读者》2010,(12):21-21
有人问孔子怎么孝顺父母。孔子反问:“你是怎么孝顺的呢?”来人回答:“我把我赚的钱分一半给父母。”孔子问:“你把你赚的钱分一半给父母.是不是保证父母一日三餐有吃的呢?”来人说:“是。”  相似文献   

12.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课是“孔子与老子”,在研究了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杨承慧 《高中生》2012,(4):54-54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据有关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马就蒙了。 这道题的确出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14.
超级考场     
《中学生天地》2009,(10):52-52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一位古人之口: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相似文献   

15.
周至逸 《新读写》2011,(4):36-36
孔子曾经在未出仕之前对老子说:“我的道在人间。”于是他怀着一腔仁政的信念选择了出仕。纵观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皆以出仕为最高追求,孔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不二》首次提出“老聃贵柔”说,并将老子置于孔子之前。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寓意?其“贵柔”说提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依据何在,影响如何,有何意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吕氏春秋》老前孔后的排序与对《老子》五千言主旨的准确提炼,有助于人们对《老子》一书的理解与接受,对提高老聃与《老子》的地位与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吕氏春秋》其自身的价值与地位也因评价、整合诸子、保存先秦史料得到了后人的认可,这对《吕氏春秋》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相传老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是谁?这在司马迁《史记》中已不能肯定。司马迁举出三人:一是相传孔子曾问过“礼”的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本]记载:“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他比孔子年长;一是“老莱子,亦楚人也”,与孔子同时;一是“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是老聃。他见闻广博,相传为“博大真人”,过着隐居生活,《史记》说“老子,隐君子  相似文献   

19.
冉求、仲由是孔子的两个弟子。 有天,冉求请教孔子:“听到一件应当做的事,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是的,立刻就去做!”仲由也求教孔子:“听到一件该做的事,要马上去做吗?”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应该先商量商量,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公西华在旁听了大惑不解,不禁问道:“请问老师,两人问的一样,  相似文献   

20.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