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随着市场的发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呼唤着经济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要从经济新闻的报道主旨、报道内容以及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上,都要突破传统的经济新闻的旧模式,让经济新闻活起来,把企业报办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导向报,搭起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怎样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也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作为地市级党报,也应该尚势出新,在靠前而重要的版次上开办社会新闻版,以增强党报的内涵,提高党报的质量,争取和扩大党报的读。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问题、伦理道理、社会风尚、生活趣味等的报道。但党报的社会新闻,应具有健康的  相似文献   

3.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4.
吕桥 《新闻传播》2009,(6):21-2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是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是新闻的大敌。而以反映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为主的广播新闻音响,更应该真实、自然、生动。然而,现在有些记者抓住“音响具有听得着、看不见”的特点,在录音采访中做手脚,使音响掺杂着虚假成分。从一些虚假的音响中,笔者归纳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蒋颖 《新闻界》2004,(6):15-16
什么是社会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业界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一般而言,那些反映社会生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报道有关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以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均被认为是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其实是众多类别的新闻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潘峰 《当代传播》2000,(6):58-60
新闻的特性是指新闻自身的本质和形式的规定性。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逐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新闻的特性必然随之发生较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搞好经济新闻报道无疑是有益的。  经济新闻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它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别新闻的个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特性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服务性。相较而言,服务性是经济新闻非常突出的一个特性。这是因为经济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投资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张洁 《新闻前哨》2004,(5):43-44
新闻工作本身内蕴着创造性和挑战性。它所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是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新闻工作贵在创新。离开创新,新闻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 一、时代要求是新闻创新的不竭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这是我们居住着的这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左平 《新闻世界》2013,(10):138-13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作为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理所当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角。那么,如何通过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反映未来经济生活的走向,用最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讲述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故事,成为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篇经济新闻稿件的采编为例,对如何让读者爱看经济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健兵 《新闻前哨》2002,(12):40-40
如何拍好和用好新闻照片,一个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准就是看新闻照片是否有新闻意境。一、新闻照片必须有新闻意境什么是新闻意境呢?新闻意境是渗透着新闻摄影者某种感情的生活图景所构成的新闻作品的意蕴和境象。新闻照片是对新闻事实忠实的纪录或表述,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用栩栩如生的图像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新闻照片是一种视觉新闻,它是通过照片上所看到的背景、人物、物体反映新闻主题,使读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新闻照片的纪实性。如果一张照片没有新闻意境,它可能是一张艺术照片…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受众广泛关注,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报道作为应运而生的一种主流经济报道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更由于它和新闻策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经济报道策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传媒的竞争力。探讨经济报道的策划,研究的是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如何去介入、影响、推动经济生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引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新闻工作者的经济意识增强了,同时,一些人的政治意识也随之淡化了。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素质更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实,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的新闻舆论,是无法远离政治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价值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中反映出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社会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代表着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流。在社会主义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即爱国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国际竞争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  相似文献   

16.
范敬宜在新闻领域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在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方面的能力,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他说,“我一直主张,写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变化,一定要着眼于那种静悄悄发生的、不为人们注意的,但一经点破之后会使人恍然大悟的事情”。①从理论上来说,新闻是到处存在的,只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按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事实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按事物的变化形态,可将其分为“突变型”、“速变型”和“渐变形”几种。一般来说,突变型、速变型的事物,因其变化幅度之烈之大,…  相似文献   

17.
李洪 《新闻前哨》2001,(4):24-25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说还有它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科技的成分。至于科技新闻,那自然是科技含量更高了。 按照丁世义编著的《中国杜会新闻选评》中的叙述,“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景象)、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变化并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这类新闻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广泛的社会性。” 而按照《科技新闻佳作选》中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经济领域的事实的反映。要搞好经济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唯其如此,才能打破目前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经济新闻盘活、写好。冈此,我们要求的经济新闻,在对经济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规律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好的经济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经济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浩  金鑫 《新闻传播》2007,(6):63-63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社会新闻,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等,采访并报道这类新闻,让市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是社会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所谓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就是在反映客观事件的时候,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此类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