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是贫困地区推进科技扶贫的重要保障。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由于制度设计、地区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存在推广部门沟通缺乏、职责混淆、推广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激励和考核制度缺失等缺陷。因此,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应该从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拓宽推广人员配置渠道、构建"三位一体"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优化构建。并且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640个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缺乏良性协作机制、推广机构对推广工作创新不够、推广队伍供给与务农劳动者需求偏差大、推广体系缺乏政府长期稳定支持、推广工作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是问题成因.研究提出了推行有效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公益性推广管理体制、完善推广经费保障政策、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和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喀则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集教育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于一体,农业技术推广的强度和效果与农牧民收入增长息息相关。文章作者通过对日喀则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日喀则地区农牧业在良种普及程度、农业技术水平、生产科技化管理规范化和技术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当地农业发展受到日喀则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必须从了解农牧民的真实需求、转变农业技术推广理念、提升农业推广人员与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的推广作用等多个方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转化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作用机理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从推广的对象、主体、模式和规律角度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过程与内在作用机理,建立基于农业技术供给和接受两大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系统;进一步构建由生产者、研究单位和推广部门组成基于需求导向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体系,探寻最佳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路径及改进策略;并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有效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农技推广过程中,作为在农村社区某一范围内对其他农民的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能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对能人的概念进行具体阐释,认为"能人效应"是示范效应、公益效应、信息共享效应与磁化效应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扩大"能人效应",以期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化农技推广,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比对分析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合作社的技术供需对象、技术供需类型、技术供需认知,结果表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合作社技术供需对接情况仍不容乐观:推广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社运营机制不成熟、推广机构技术储备更新不及时。基于此,应深入了解合作社的技术需求,实现技术有效对接;优化合作社成长发展外部环境,完善合作社技术平台作用;深化农技推广机构机制改革,及时更新技术储备;培育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契约型机制的理论分析表明,它是一种有效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广东省温氏集团的实践证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体系是将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鸿洁 《科技风》2013,(13):188
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我国农业现状,并分析现代化农业技术与农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需要推广人员把握好推广基本宗旨,找到有效合理的推广途径,注意推广中产生的问题,切实落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采用DEA—HR模型,分析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与农户采纳的协同创新及深度衔接机制构建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部门种植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无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技术研发与推广严重不足,农户转化利用效率较低",技术推广部门与种植户的低效运行成为主要原因,技术推广部们与种植户的协同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上2006—2016年间以农技推广为主题的5 551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梳理近几年农技推广研究的基础文献、研究团体、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对于农技推广的研究关注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作者的高被引文献构成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农技推广学术研究尚未形成主流的代表流派,研究比较宽泛。研究热点集中在基层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职业农民培养等问题上。对此,从学术研究、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对我国的农技推广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实证研究方法,对2012年实行分类管理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年限、单位所在地、待遇满意度、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修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的评价对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从完善农技推广法律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几方面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合作社+小农户”、“公司+小农户”等工商带动型的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显示了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和素质提升的“研究—扩散—衔接”逻辑框架,联结科技与市场协同创新对小农户的带动具有明显的效应。从农业推广绩效和影响角度来说,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蕴含的经济性内涵脱贫模式与路径,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以及对小农户衔接农业现代化有直接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庆市308位参与精准扶贫活动的科技特派员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特征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帮扶效果的影响关系。研究得出: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模型包括思想意识、工作技能、指导帮扶能力、创业帮扶能力四个维度19项指标。科技特派员的思想意识对其创业帮扶能力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工作技能对其指导帮扶能力和创业帮扶能力均具有积极影响,优秀的帮扶能力可以对精准扶贫帮扶效果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应根据该胜任力模型建立提高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的培训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创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科技扶贫的“岗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台内邱岗底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属于贫困山区.经历科技扶贫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早期的治山治水阶段、发展林果产业阶段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阶段,创建了具有岗底特色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即"科技专家+治山(两聚理论)+公司(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岗底模式"。该模式的科技扶贫机理是:科技专家是源头,"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是技术推广的主线,"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是科技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岗底村跳出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农户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志武  胡伦  陆迁 《资源科学》2018,40(4):797-80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风险特质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异质性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农户最优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区540份农户调查问卷,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 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降低干旱风险损失的功能,因此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随风险认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而随风险偏好程度增加而减弱;② 农户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交互决定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即当农户感知到更大风险时,风险喜好型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低于风险厌恶型农户采用意愿;当农户属于风险喜好型时,风险认知较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高于风险认知较低农户采用意愿;③ 农户风险偏好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风险厌恶型农户随其风险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对增加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和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风险规避型农户并未因风险认知水平提升而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中国14省42个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所辖的566位农技人员及其对应指导的4729位农户进行广泛调研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以农户为评价主体对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推广行为和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技员个人特征、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的收入分配、工作安排、考核激励、机构发展等机制对农技员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调查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笔者对宁波的农技人员、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农技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效果较好.普通农户和农业大户(含农业基地)是衣技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技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农经和农技.服务内容多数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技术培训和病虫害监测预报,较为符合农户需求;农技人员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的方式向服务对象传递技术信息。同时,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费不足、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农技人员实际收入偏低,现行各种激励机制仍有改进空间: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讲解水平,加强实用技术指导,及时传递农业技-术信息等。因此,建议宁波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降低农技服务人才的流失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机构或科技进村服务站,向下延伸服务链条;妥善解决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问题.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教育与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继续完善沟通反馈渠道,建议成立农技人员申诉制度等,以进一步提高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HR-LCV三步法模型,测度与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系统内部融合程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显示:(1)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与农户技术效率的提升受制于其规模效率,专业协会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其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农业科技推广部门;(2)专业协会组织的融入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整体处于“协调且一般有效”状态,但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极弱融合”是主要制约因素;(3)农业科技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尚未实现深度融合,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间的“极弱融合”,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科研及研发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不足与农业科技采纳与应用不足。据此,作者提出了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完善、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及构建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