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发生机制、演进过程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管窥出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即武术文化的民族性、哲理性、历史性、地域性和保守性.同时还指出中国武术在现代文化多元化时代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由“屈己以就群”而“屈群以利己”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近代中国知识分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实际上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五四知识分子人的价值取向带有空想性质和虚幻色彩。  相似文献   

3.
摘要:国民文化心态综合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印记与传统文化的培塑,是一种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所持有的总体态度,容易受到社会心理导向的干预,进而对国民文化认知产生影响。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家族面子与武术的“入奥”追求,他人面子与武术“能打”的证明以及自我面子与武术的“优越”情结3个层面,探讨了当前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不可兼容的中西文化差异,特殊的国民文化心态以及不全面的武术本土化认知,导致中国武术在对“自我认知”与“他者认知”的时候出现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实现中国武术的体面发展应该坚守文化自觉的主张,加快武术现代化转型;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摆正武术的文化姿态;培育自尊自强的国民心态,确保武术的理性发展。惟其如此,才能从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看待武术、发展武术。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我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现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文化教育价值演进历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经历了价值轻视、价值再认识、价值偏离,和新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继承与发展,共四个阶段。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促进身心健康价值、实现终身体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新世纪中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 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 “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历史观视域研究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思想内涵,从文化观视域厘清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目标地位,从价值观视域阐释中国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实践观视域诠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中国武术应该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其文化价值的阐发,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实现其健康价值的转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领下,推动其技术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解决人类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担当中,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企业伦理的原则,重视从企业伦理的视角中透视和分析企业的价值取向,将有助于社会主义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外观评价模式”的简单回顾及其内含价值取向的分析,认为随着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的变更,其蕴涵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一个由偏重社会价值到注重个体价值再到兼顾多元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对目标定向及其对体育专业学生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与运动专项的成绩具有不同的相关,目标定向与成绩的关系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而言,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的相关性更大,学习目标定向在学习高难度的任务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原直属体育院校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原直属体育院校应定位在塑造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各级体育专门人才的育人机构;科技兴体的主战场;新型的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上。形成自身的优势、特色.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心理健康机制的理解。同时,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淘汰赛“种子”选手合理定位技术的“跟种子”定位技术、“种子分级分批”定位技术和“按上、下半区轴线对称”定位技术进行对比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指出了我国对竞技体育的传统价值取向的不足:1)主要局限在为政治服务,忽视了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2)忽视了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认为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双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综合体现.我国当前的竞技运动及其对竞技运动的研究,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运动成绩,仍然没有在理论上考虑如何将竞技体育表现出的各种属性上升为民族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百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取向不断演进,解放前,研究人员主要按照西方现代体育原理整理发掘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强了对民族体育和民俗文化的领导,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进行了项目化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受到空前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相继经历了项目整理创新、开发利用及现代化讨论以及意义结构的解释演进阶段。百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以现代体育的基本原理为取向的研究其成就是不可置疑的,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因此,阐释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结构与价值体系的"意义结构"的新的研究取向将开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实践环节出发,结合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对素描教学中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位,反映出在不同时代中,素描出现的新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革命于20世纪20年代从传统文化与教育方式走向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创立新思维比艺术设计教育本身更重要,整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日趋复杂、庞大的软件系统开发中,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弱点逐渐暴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随之应运而生,凭着它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优点,成为了当下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在此,笔者拟以C++程序案例的方式来浅析面向对象程序技术的继承、多态、封装技术和消息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详细论述了体操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与其本质相背离的种种弊端及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体操的本质赋予新的诠释,以便推动体操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