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艺术院校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和要求,通过对杭州2所艺术院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行的体育资源、课程结构设置以及学生选课情况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高、参与性强;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学习成绩评定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北大学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北大学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发现,中北大学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总体来说较为满意,对于课程设置、教师和成绩评定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于场地器材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一些。  相似文献   

3.
金林群 《精武》2012,(2):34-3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根据大学生对体育与体育课的认知,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维度来探讨分析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因素,建议学生应端正对体育课的认知态度,体育教师应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及增强人格魅力,教材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提高排舞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的认识,进一步推广排舞运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研究结果和结论:通过对排舞运动在公共体育课中进行的34个学时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排舞运动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查显示,55%的学生非常喜欢排舞运动,学校有12名教师可以进行排舞运动教学,排舞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低,学生都具有学习排舞运动的能力。因而,排舞运动完全可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上体育课满意度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满意程度和要求,通过对镇江4所大学学生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高、参与性强;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学习成绩评定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低,并要求尽快改革.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公共课课程设置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目前湖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公共体育课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师资水平、学生需求、课外开展五个方面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湖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公共体育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科胜  李旭 《精武》2014,(4):119-119,12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珍球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珍珠球运动的情况。提出珍珠球运动项目在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开设的可行性及对策,旨在为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珍球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珍珠球、参与珍珠球运功。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感知的角度出发,对山西省12所大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IPA分析法,对18门公共体育课进行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山西省大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感知重要性均值为3.88,满意度均值为3.77.其中,体育锻炼与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见运动型病症及其防治、足球、网球、太极拳、游泳、跆拳道中学生的感知重要性显著大于满意度;健美操和羽毛球的感知重要性显著小于满意度.根据IPA理论,第4象限(优先改进)的课程为足球、网球、游泳和跆拳道.  相似文献   

9.
常颖 《体育世界》2013,(12):123-125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健美操课程在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大学公共体育课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等方面的现象。笔者对具有可比性的两个选修健美操课程的班级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实施大健美操课程的班级的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满意度也增加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课题的研究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健美操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江西部分高校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心理倾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江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健身需求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应根据不同专业传授不同健身方法,降低技术标准与难度,将时尚大众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教育内容,构建江西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