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601     
引子:“爱在左,同情在右,一路播种,一路芬芳……”在与学生构建的纯直世界里,我始终信奉这样一句格言,我们又一起用行动实践了它。于是,我的学生获得了鲜活的作文素材,更学会了怎样去爱……  相似文献   

2.
十八、小保守和小霸王 非非的“小保守”,表现在她对最初见到的事物勇敢地去尝试一下的精神比较缺乏。她的好奇心显得不足。而我们是多么希望她多一点好奇心,这对于儿童的进步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人,诗性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层次思考。这种诗意栖居,亦为教育的本真追求,表征是把儿童放在中央,坚守儿童本位,倡导儿童情怀,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格,引导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蔡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儿童情怀的知性老师,她对儿童世界发自内心的喜爱,她用“真善美”去感召儿童,言情明志,和着彼此的心跳生发心灵的舞动,谱写了与儿童共同的节拍与旋律,一路高歌一路绽放,成就了她独特的幸福之道。  相似文献   

4.
林芳 《江西教育》2000,(1):31-32
好奇———创新的使者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情境,并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找到答案。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电教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比如学习《回声》一文,上课伊始放一段有关“回声”的录像,学生在初步感知了回声后,好奇便油然而生:这是怎…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11月,渐冷的天气因一场世界级的技能博弈变得暖意习习,我们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彰显匠心的中国姑娘——董青。【素材速递】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芬兰赛区的时装技能赛上,其中备受瞩目的当数来自我国湖南的23岁青年教师董青。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的“三连冠”,延续了国人在这一领域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雷振泉 《教学考试》2023,(46):36-39
<正>写作试题(202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7.
康耀霞 《甘肃教育》2010,(14):36-36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  相似文献   

8.
石莉 《语文学习》2023,(8):49-55
<正>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上海一位资深语文教学专家告诉我:上海的语文高考题目历来有“稳中求变”的风格。稳,是为了教学的连续性,不对一线教学和广大应考师生造成冲击;变,又是为了防止考题固化,引起猜题押题以及机械训练,尽力避免应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这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利用好考试“导向”功能的要求。所以,笔者从来不对每年的高考题做任何猜测,只要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应该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晓 《学前教育》2023,(12):12-13
<正>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还没满月的时候,就给她看量子力学的绘本。很多人感到很好奇:孩子这么小,能看懂吗?扎克伯格的回答是:“我在这个阶段想要教给她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好奇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让科学启蒙如呼吸一样自然,是父母送给孩子当下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周莎 《作文与考试》2023,(22):30-3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契机,将为世界发展治理带来更为积极深远的影响。2022年,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促进各国发展的新引擎,受到共建国家人民真诚欢迎。对此,有人说:“帮助其他国家进步,会不会影响我们自身发展?经济会不会衰退?”有人说:“帮助他人进步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还有人说:“天下大同,合二为一。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素材有: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对一些数学名称由来的探究.对一些数学基本性质、定理、证明思路由来的探究,设置新颖的数学情境和体现数学芙感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我班赵佳乐小朋友聪明活泼好奇心强,对没有见过的东西,总是想方设法去探个究竟。一天,班里角区活动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刘老师,赵佳乐把万花筒弄坏了。”我过去一看,只见她满脸通红,手里拿着拆坏了的万花筒,又紧张又害怕地望着我,原来一个十分漂亮的万花筒,被她拆的支离破碎,真是非常可惜,我虽又心疼又生气,但觉得应该弄清她“破坏”行为后隐藏的动机是什么?于是,便腑下身去轻轻地问她:“乐乐,你为什么把万花筒拆坏呀?”“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乐乐小心地说。噢!原来她是好奇心使然,这种好奇可是幼儿一种可贵的求知欲望,对这种好奇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标题叫《赖汤圆》。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也许会和我一样,脑海中冒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赖汤圆”呢?我吃过豆沙汤圆、黑芝麻汤圆,但是没听说过有“赖汤圆”。我问爸爸吃过“赖汤圆”没有,爸爸摇摇头说:“没吃过。”我抱着好奇心认认真真地把文章读了一遍。哦,我知道了,原来是四川成都有一位姓赖的婆婆做的汤圆味道好,个儿大,还很便宜,大家都争着去买,所以她的汤圆出了名,  相似文献   

14.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鼓楼幼儿园继承并发扬创新陈鹤琴教育思想,注重在日常的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本文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阐述怎样实践陈先生的教育思想: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其探索世界的教育方法;如何将“当孩子的朋友”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如何根据实际环境和孩子的兴趣自然生成课程,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结合实例分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笔墨去表现周围的世界。它要求教师开放思想,减少写作束缚,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反对要求过于具体琐碎,评价过于片面苛刻。一、厚实文化功底,打好自主写作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要练就作文的功夫,“功夫在文外”。平时要注意厚实学生的文化功底,让学生开阔眼界,不断积累语言和素材,提高文化内涵。首先,引导学生多看有益的书籍。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名言佳句、美文佳作;课余时间…  相似文献   

18.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有好奇心,才促使人类对浩瀚的世界不断探索,不断发明和创造,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才会对它感兴趣,然后启动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科学知识的起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二是好奇心的驱使;前者...  相似文献   

19.
蔡国锋 《语文天地》2013,(10):46-47
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以说,好奇心是纯粹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人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去追求新知,探寻神奇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充满热情,兴致勃勃地汲取生活中隐藏起来的精彩。而对于未来之星——学生来说,更需要好奇心的灌溉。就教师教学而言,语文学科的课堂空间对学生猎奇探秘心理的展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呵护童心     
许博渊 《教育》2009,(8):46-47
幼儿都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刚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l世界,什么都感到新鲜,见了什么都好奇,都要去触摸,去探索,去尝试,去思考。他急切地想了解和认识这个陌生的环境,不停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然而,这种好奇心常常受到父母的打击。为人父母者,总怕孩子磕着碰着,或弄脏了小手,或弄坏了什么器物,这也不让他摸,那也不让他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