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翠英  张英 《科技通报》2019,35(2):236-239,257
洪水灾害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灾害应急管理在灾害防御、灾害管理和灾害控制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研究城市在面对灾害时的应急管理能力,在调研某地区洪水灾害现状基础上,明确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14个指标,运用AHP法构建起城市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结构体系,设定每个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综合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量化标准得分,得到基于洪水灾害的城市应急能力评价值,给出提升该地区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城市有关管理部门与组织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并进行改进与提升,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提出一个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模型构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要素框架,筛选并确定能力成熟度指标体系,建立评估过程。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个评估模型可以合理评价城市当前的应急能力成熟度水平,可为城市持续增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的政府间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是检验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因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依据。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我国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而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评价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的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系统性地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政府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政府间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社区不仅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种公共危机的直接接受者。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管理四大板块中的重要一环,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建立起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社会能力、社区韧性能力、社区应急准备文化能力、社区经济能力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依据情景-任务-能力理论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过程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现了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模型,共有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并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应急机制的灵活性和效率、制度建设和经验积累都有了很大提升的结论.并提出今后仍需全方位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危机的治理体系及国家综合减灾管理的"大部委制".  相似文献   

8.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模型,共有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并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应急机制的灵活性和效率、制度建设和经验积累都有了很大提升的结论。并提出今后仍需全方位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危机的治理体系及国家综合减灾管理的“大部委制”。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减灾防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成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提出了对城市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分析了评价体系的内容与实施路径,旨在提高城市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中提供有益的思想方法,以推动我国尽快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作为社会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城市电力应急能力评价是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电力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对增强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城市电力突发事件的含义,梳理国内外城市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遵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等系统方法,从应急管理四环节的角度,提取和辨识了反映城市电力应急能力的诸要素,初步建构起了适应我国城市电力系统现状的电力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曹玮  肖皓  罗珍 《情报杂志》2012,(1):57-63,94
基于"科学防范胜于救灾"的应急管理理念,从监测与预报能力、预警与发布能力以及预防与准备能力等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引入变异系数对CRITIC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CRITIC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基于"三预"视角的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突出了"预报、预警、预防"在灾害防御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各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这与现实情况基本相符,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避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模型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多指标指数加权平均值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基于应急避难场所的入口和周边应急通道网络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确定新增应急避难场所备选场址。选取中值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对备选场所做定量分析,结合GIS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综合决策,确定新增应急避难场所最佳位置。形成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完整方法。研究以廊坊市应急避难场所为实例展开,为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阳 《现代情报》2019,39(5):17-23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城市应急管理的情报能力建设问题,既是大数据时代城市应急管理变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智慧应急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应急管理情报支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方法/过程]立足情报能力与城市应急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阐释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内涵,从多维视域探讨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时代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发展机遇。[结果/结论]情报能力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关键支撑。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涉及情报资源、情报人员、情报管理、情报技术、情报实战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应抓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情报治理创新两个方向的发展机遇,支持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宋英华  李旭彦  王喆  王黎 《科研管理》2015,36(11):170-175
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既能检验政府部门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又能使广大群众快速学习到地震的安全防范与自救互救知识。为增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实效性,构建了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专家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并通过以评促建来规范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体系化建设。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的指标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中的多因素多层次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通过2014年十堰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瑾 《科技与管理》2008,10(3):116-119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水平,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量化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在模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群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校正一补偿评价法把专家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和对专家评价水平的评价综合起来,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中的具体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量化评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煤矿事故,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煤矿应急管理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煤矿事故应急管理的定量化模型,提出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煤矿应急管理风险因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结合评价等级表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出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状况,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经济、稳定、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满足应急信息需求,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构建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信息不确定条件下基于语言评价集和区间数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测度方法,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解决了指标中同时存在定性定量数据的信息集结排序问题,算例分析说明模型可以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为明确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灾害进行应急管理过程中,信息协调能力非常重要。从社会视角、代理机构视角及个人视角三个方面对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及其信息协调能力进行了分析,对信息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技术灾害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存在技术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技术灾害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技术灾害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缺乏、技术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落后、技术灾害评估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健全技术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技术灾害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建立综合指挥协调机制、构建信息共享与发布机制、完善技术灾害评估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努力完善技术灾害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为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城镇化发展,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模糊灰色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