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20,(4):105-110
法官豁免制度是我国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法官豁免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使法官权益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才有可能得以真正实现。法官豁免制度的确立有其内在的法律基础。我国法律未直接规定法官豁免权,该制度的内容散见于《法官法》、最高人民法院及其他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实践中存在重法官责任而轻豁免和法官责任豁免适用条件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为建立健全法官豁免制度,需进一步明确豁免主体、豁免的行为、豁免的内容等。通过明确错案责任追究的范围以及完善法官责任的司法化追究程序,保障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2.
先例制度是一种在法院判决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内部联系的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体系。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法官在创造性地发展司法先例制度方面权能的正当性.提出在法律漏洞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法官造法很有必要。结合我国目前所处于建设法治的初始阶段的国情,重点探析在中国推行司法先例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但是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推行法官造法必须慎重.提出从制度上提升法官的素质,把法官的任意性降到最低限度,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公正是法律的基石,也是法律赖以存在的生命源泉,渴望公正,享受公正是公民共同的企盼,而司法公正有赖于法官的独立。司法权及其行使上的超脱和不受干扰是法官独立的核心。本从我国司法现状出发,列出在我国实现法官独立的种种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法官独立的构想,诸如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等,力求形成完整的司法保障体系,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相比国外法官助理制度,我国法官助理制度在立法界定、人员编制及考核晋升方面存在问题,在健全法律保障、改革法官遴选制度前提下,构建聘用制法官助理与编制内正式法官助理相结合的双重模式选任制度,有助于满足多层次司法事务对法院人员的需求,解决法官助理配额不足,构建和谐法官与助理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法律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行政依赖,有害于法治。应该将司法最终原则树立为法治的基本指导原则,将其贯彻到法律运行各环节,以司法裁判作为化解冲突和矛盾的终极手段。该原则的贯彻需要保障有效的审判独立,化解当前司法地方化困境,并且将可司法性作为立法质量的基本标准,便于社会权力通过司法对公权力守法进行监督。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平,应该强化司法程序化、透明化,可以在人大制度框架内构建我国的法官弹劾制度,落实司法最终原则,确保法院和法官守法。  相似文献   

6.
梁薇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12-15,18
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法律原则,在西方国家的司法体制中,西方法官制度是保证司法独立的有效机制,其内容涉及法官的任职条件、任命程序、法官保障、培训及责任等诸多方面。反观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法官的独立性与现代法治的司法独立原则有一定差距。如今,我国正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达到现代法治国家司法独立原则的要求,法官独立是基础,而我国的法官独立可以从西方法官制度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司法审判活动法律原则性与适应审判实际灵活性相统一的产物,是保障法院审判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中缺乏宽松的"外部自由",来自法庭外的外部力量干扰多;法官对法律的适用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内部自由",对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要解决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相关问题,必须从体制、程序、监督等方面着手,既要保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法行使,又要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从而有效维护司法公正与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公司司法解散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理论存在模糊性,难以有效的指导实践中的案例。因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将我国司法解散制度建立在合理、可行的基础上,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制度是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屏障。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禁止刑讯逼供以及保障被告人权益的法规,但是这不足以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沉默权制度在国外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制度,但是我国却没有这一制度,沉默权制度是否适合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争议。作为司法民主和司法进步标志的沉默权制度能否在我国建立发展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成文法自身的固有缺陷,法律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其必然性。法律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促使司法活动理性化,能够解决疑难案件,促进法律的正确适用,并能防止法官司法的恣意,实现看得见的司法公正,使民众树立法律信仰,从而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法律方法也存在着自身的工具性、运用中的不确定性及异化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应该通过加强法律方法的教育和培训、保障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对司法的充分参与、完善判决理由的公开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来保障法律方法在司法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多种环境管理手段,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找到解决我国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的办法,笔者通过对比鲁迅弃医从文的事实,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且必须将工作重心从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转移到教育手段上的观点。认为只有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专业工作,应该体现规范性。依法认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依法评价社会工作,依法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势在必行。社会工作法治化应该以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按照全新的标准确立社会工作职业的活动范围、具体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从业伦理等要求。在职业化基础上进一步依法(或立法)拓展社会工作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效果,并使这种机制制度化,进而形成社会共同意识,实现社会工作的全面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治国安邦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深入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治与德治并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同时发展,必能开创治国安邦的新局面,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确立依法治国后又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十分正确的客观的,因为,一个法治化的社会必须是有道德的社会,法治需要道德的支持,任何片面强调“法律万能”或“道德万能”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将“德治”与“法治”融为一体综合为治才是适合我国的最佳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是否应将夫妻互相忠实规定为法律义务的争论 ,涉及到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只有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问题 ,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 ,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即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接受法律监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依法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的到来所引起的变革不容小觑,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需要我们的社会做出多方面的调整,这其中包括主动的调整和被动的调整,执法权外包就是被动调整措施之一。但执法权外包却是过分功利主义的体现,往往蕴含着对于公正的忽视。公正和功利是一对矛盾,两者很难同时得到并重。现在社会出于一系列的考量,功利色彩普遍偏重,但在风险社会这一特定语境和法治社会这一特定前提之下,要重新确立我们的价值取向,公正属性应得到作为执法权的本质属性的地位。只有在可以保证公正的前提之下执法权才能考虑功利的外包,同时某些不能保证公正的执法权则不能外包,而只能由国家负担,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突出强调了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法律地位,并肯定了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只有宪法至上,才能保持法制的统一与协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情境中,道德与法律常发生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为某一行为或事物的性质与道德一致而法律冲突和与法律一致而道德冲突两种情形。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对立法伦理、执法伦理、司法伦理、守法伦理各法律伦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有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法律伦理,才有现实性以及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遵守,才能完善我们构建法律伦理的视角和完善法律伦理学学科自身。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只有实现以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才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