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年前,史坦因、伯希和在我国敦煌文库里,发现了一种特殊文体的书卷,这种特殊文体的书卷,就是唐代的“变文”。郑振铎先生认为“变文”的发现,解决了文学史上许多“成为疑难而难于有确定回答”的问题。如“平话怎么会突然在宋代产生出来?‘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盛行于明清二代的宝卷、弹词以及鼓词,到底是近代的产物呢?还是‘古已有之’的”?(《中国俗文学史》)并断定“‘变文’  相似文献   

2.
作评语中的情感渗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体现出’诚‘,‘真’”;“体现与学生同喜乐、其袁怒”、“谈心是情感渗透的一种最佳方式‘;”体现在评语用词委婉、态度平和”上。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语中的情感渗透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体现出‘诚’、‘真’” ;“体现在与学生同喜乐、共哀怒” ;“谈心是情感渗透的一种最佳方式” ;“体现在评语用词委婉、态度平和”上。  相似文献   

4.
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释情貌》引《汉将王陵变》“合惧马门(门曷)地开来,放出大军”,云:“(门曷)字见于《说文》,解为门声。《广韵》入声十五鎋韵:‘(门曷),乙鎋切,门扇声。’从来注《说文》的人只能引韩愈《征蜀联句》‘抉门呀拗(门曷)’,此外更无所见,似乎是韩愈好奇,搜用已死的僻字;有了变文,就可以证明这字还活在当时的口语中。”有鉴于此,本文  相似文献   

5.
[清]“请”之误书。原因有音近形似两个方面。 《伍子胥变文》:“楚之上相,姓仵(伍)名奢,文武附身,情存社稷。手提三尺之剑,清托六尺之躯。”(《敦煌变文选注》1页)。项楚校注曰:“原文‘清’字疑是‘寄’字音误。寄托六尺之躯,谓接受先王临终托孤之重任。《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语文课堂研究模式的指导思想1.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浙江师大人文学院黄键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无论是概念、目标、特点等理论探讨,还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课题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体现‘语文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或者说我们很难区分这些成果,是根据‘语文课’的实践取得的,是为‘语文’量身定做的,还是对它的上位概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很多内容都是‘研究性学习’与‘语文’简单组合的产物。我们所设计的语文课堂研究模式是想力图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7.
浅论互文与变文山西\史晓川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唐人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指出:“古人之文,有参互而见义者。”由此可见,互文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注意”形式强调:“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郑文贞等《语病汇析》也说:“‘因为’是连词。表示原因,‘为了’是介词,表示目的。二者作用不同,……二者分用既成趋势,还是分用为好。”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认为下例是病句:“八一队这次为什么失败?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有了十比零的绝对优势而疏忽大意了。”马真说:“‘为了’应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为’相一致。”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为了”的说法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无不在他酝酿已获得的题材,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作品时,考虑到作品整体的结构应如何体现主题,体现出作为显示主题的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发展。茅盾在总结他的创作经验时,曾对此深有体会地指出:“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平常所说的‘结构’,就是意味着大环境的安排。‘结构’不光是把整个故事的细微情节处理得条理井然就算完事;‘结构’还须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的过程,何以是这样的发展而不是那样地发展。如果把‘结构’看作只是人物及其各种活动的技术性的  相似文献   

10.
摘引郭苑芳观点《对一句名言的质疑》一文作者郭苑芳认为:“‘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就是‘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就是‘他不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虚度年华’、‘过去的碌碌无为’是既成事实,可‘他’不因为这一事实而悔恨而羞耻,那‘他’还有什么进取心?”‘节照这一逻辑,那么一个人只要虚度年华却不感到悔恨、碌碌无为却不感到羞耻,那‘他’在临死时就可以自豪地说,目已整个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解放而斗争了。”作者认为这个观点很荒谬,而…  相似文献   

11.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12.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13.
一、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体现出高考命题新的理念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第37题中的第(2)问是整套试卷的一个亮点。该问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材料二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沙漠之舟图’、‘犁耕图’、‘龟兹妇女采桑图’和‘驿使图’)你获得  相似文献   

14.
研习刚刚过去的2013年高考江苏卷,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的命题特色,“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原则”。落实到具体考试内容的考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而不是拘泥于不同版本历史教学内容的‘具体表述’。……基于‘材料’——教科书内外教学资源本身的解读、解析、解释,作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漫漫人生路     
编者推荐:文章用了九个排比段,但不是‘大路文章’,因为它们总合在‘对手是自己’的主旨中。发现‘贪玩’和‘骄傲自满’是对手,需要思维的深刻性——这是辩证思考的结果。‘暴躁’这一对手,应改为‘笨嘴拙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死离’宜改为‘别离’。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4):31-31
1.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17.
胡昕雯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39-40, 105
由《园冶》的文本出发,分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中国园林设计基本理念及其所体现的审美特点。将建筑美和自然美有机精巧结合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不仅表达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理念,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生存追求。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曹之升在其《四书摭余说》中指出:“(《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非字也。”曹氏认为《论语》中许多隐士都是以所从事的职业及形象命名的。他这种说法,在宋人金履祥的《论语集注考证》及清人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都曾经出现过,所不同的只是曹氏在中间加了一句:“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而错误恰好就出在这一句里。因为接舆是一位有姓、有名、有字的楚国隐者,《战国策·  相似文献   

19.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15):37-37
口试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20.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