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轻视文本"的教风,提出注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训练中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更新,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活化、开拓语文实践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魅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童话类文本。学生对童话类文本有特殊的情结。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讲解展示、课堂演绎、创编仿写等活动,以激活学生的童话思维,让学生顺利进入童话世界,形成童话阅读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的任务目标,也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及论题创设,形成明晰的思维品质提升策略,筑造思维宫殿,进而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散步》教学为实例,在实践中探索简文深思的实施路径,以促进学生提升思维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并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相似文献   

5.
言语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成份,语文教学应抓住具有发展言语思维意义的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一是关注文本的言语增长点,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发展学生言语形象思维;二是关注文本的言语思路,引导学生厘清文本内在逻辑,发展学生言语逻辑思维;三是关注文本的助学系统,激活语文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学生言语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阅读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突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途径,以激活、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与学生的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统整联合、类比重构、变换形式、自主发现等多种形式入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理解文本语言表达的密码,掌握运用语言的内在规律。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巧妙运用问题引路、批判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形成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思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10.
课堂阅读教学如果以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为目标、教学为测试服务,学生语言思维就会逐步弱化、虚化;如果课堂阅读教学媒体化,课堂情境营造过度,学生就只能成为阅读过程的一个环节,难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课外阅读多数沉湎于漫画、自己喜欢的情节文本,对其他文本没有阅读的兴趣,单一"品种"的阅读也造成了阅读语言思维的弱化。这些都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核心素养非常不利。学生阅读过程是语言思维的过程,是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应当利用这一阅读本能,运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注重言语思维训练,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而轻思维的问题。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变换角色体验、抓住时机追问、鼓励不断质疑和精心续编故事等策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趣味的课堂环境。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均有巨大帮助。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钻研文本,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咬文嚼字"式的课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进而起到内化学习内容的作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产生同频共振,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摆正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注重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引导学生深度对话文本,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3):10-11
语文教学中倡导思辨性阅读。笔者尝试从文本的删减处、矛盾处、重复处、留白处四个维度,走进文本,激活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学生在质疑、慎思、明辨中激活思维,学与思同行,思辨品质将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参与者。在语文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课堂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从开放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从单纯教授给学生知识的窠臼中解脱出来,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语文课堂所承载的内容日趋丰富和立体化。  相似文献   

17.
生长性阅读既着力于语文课堂生长的"原点",更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远点"。生长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领域;学生思维的生长,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情境的生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参与者。在语文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课堂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从开放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翟秀春 《文教资料》2012,(6):54-55,58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注重将课外的资源引入课堂,对课堂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方式与习惯"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的。而深度对话所追求的是思维的对话,它能帮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揭开语言文字的奥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及勾连的对话策略,智慧引领学生与文本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进行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