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意义】对高校科研数据展开治理,是提升数据价值,优化决策能力,节约科研成本的有效途径,而实施治理行为的重点之一是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从而在理论上指导治理行为。【方法/过程】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辅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探明已有数据治理模型逻辑路线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国内外高校人员就科研数据治理认知进行深度沟通,最终利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提炼模型构建要素。【结果/结论】据此分模块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拟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提供理论模型,同时也为提升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高校科研数据展开治理,是提升数据价值,优化决策能力,节约科研成本的有效途径,而实 施治理行为的重点之一是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从而在理论上指导治理行为。【方法/过程】研究以协同治理 理论辅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探明已有数据治理模型逻辑路线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 法,对国内外高校人员就科研数据治理认知进行深度沟通,最终利用NVivo 11 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提炼 模型构建要素。【结果/结论】据此分模块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拟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提供理论模型,同时 也为提升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于旭  项亚男 《情报科学》2022,40(4):64-70
【目的/意义】现有研究关注在稳定政策环境下,科技智库知识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而随着政 策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科技智库需要提升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政策咨询需求。【方 法/过程】基于科技智库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明晰科技智库内涵和特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构建科技智库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结果/结论】基于科技智库运作流程将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核心要素划分为环境扫描能力、机 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果传播能力,并围绕组织结构、人员技能和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动态知识服务能力 体系微观基础。【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提出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并围绕构成要素和微观基础构建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跨领域对比分析和大样本实证检验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洪莉  谭海兵 《现代情报》2017,37(9):118-121
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参与研究数据管理,评估数据管理过程以保证其持续性与有效性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议题。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MM)思想引入图书馆领域,构建图书馆数据管理及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图书馆数据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介绍了该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的应用,以期对该项目及其他图书馆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为了改善传统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需求,在用户贡 献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GA-BPNN模型用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 量评价。【方法/过程】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征询用户意见,提炼影响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初步评价模型。然后采集样本,以灰色关联度表征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最后应用 MATLAB 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分析 GA-BPNN 模型及标准 BPNN 模型的表现优劣。【结果/结论】GA 优化后的 BPNN的性能得到改善,预测值更接近真实值,容错性高,稳定性好,期望对高校及其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服务 质量评价及服务创新研究有参考作用。【创新/局限】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评价 方法,主要局限是调查数据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6.
张丽  王文静 《情报科学》2022,40(5):97-103
【目的/意义】平台就业用户的服务能力是平台经济发展的基础,识别平台就业用户的能力信息构成要素, 为平台经济数据信息匹配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以平台就业用户为研究对象,提炼其能力信 息构成要素,明确各信息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适用量质协调的评价方法,构建平台就业用户信息匹配评价体系。 【结果/结论】平台就业用户能力信息要素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包括基础信息、服务信息、协作信息、发展信息,基于 平台就业用户的能力信息匹配监测体系,可监测平台就业用户的信息匹配质量。【创新/局限】通过扎根理论针对平 台就业用户的能力信息进行萃取,并探讨了能力信息匹配监测的理论路径,有待进一步获取平台就业用户数据进 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7.
杜茹 《情报科学》2021,39(1):90-95
【目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出发,分析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活动的系统性与发展性问题,为大学 生数据素养教育活动构建一个可行模型,以期推进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促进课程育人模式的革新。 【方法/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视角,在厘清数据素养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 型,并详细阐释了数据素养活动系统与活动要素。【结果/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的框架下,从识别主体需求、 强化目标导向、明确层级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发展策略。【创新/局限】从活动理论的哲学角度, 系统创新地阐述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模型体系,该理论模型的实践转化与验证,将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方向。  相似文献   

8.
吕鲲  郭淳  罗星雨  吴晔 《情报科学》2022,40(6):44-51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 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法/过程】根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现状,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 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并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得出关键构成要素,在此基 础上,通过Vensim PLE软件仿真验证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结果/结论】针对关键构成要素,总结高校智慧图书馆信 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方式,为其服务模式的改善提供新思路。【创新/局限】借助信息生态理论与系统动力学 模型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尚未进一步对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郝辑  张少杰 《情报科学》2021,39(1):157-162
【目的/意义】构建科学的生态数据评价模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从针对性、严谨性入手对数 据进行归纳分析,为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以我国省际生态指数为例,运用 熵值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优化,通过数据模型的构建,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能够科学、精准地评价我国省际当 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数据指标。【结果/结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体系评价不精准、不符合 实际的问题,展示了省际生态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省际生态发展评价问题的解决途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评 价方法是科学的。【创新/局限】本文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得到我国省际生态指数数据评价模型,用于后续的综合评 价。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部分研究采取了数值模拟方法,未来要完善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提高结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图书馆短视频推广能力评价模型可以指导图书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推广计划,提升推广效果,构建更加和谐的图书馆短视频生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调查法,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从资源—竞争—繁衍三维视角构建面向管理者的图书馆短视频推广能力评价模型。并选择“湖北省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两个公共图书馆抖音账号,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估。【结果/结论】依据所提出的评价模型,实证表明湖北省图书馆具有相对较高的推广能力。【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资源、竞合以及繁衍三维视角能够更全面系统地考察图书馆短视频推广能力,不足之处在于采用了主观评价方法,今后可尝试采用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意义/目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有效管理企业数据资产以及激活企业数据商业价值。 【过程/方法】在分析数据治理能力维度基础上,借鉴数据治理框架建立数据治理机制,构建企业数据治理能力模 型。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设计制造业企业数据治理平台。【结果/结论】该模型帮助企业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征数 据治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赋能业务应用场景。【创新/局限】仅从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 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以及数据标准管理等方面探讨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舆情信息自发演化条件下出现多平台联动现象,使舆情演化的内在机理更加复杂,进一步增 加政府对舆情的认知难度和治理成本。【方法/过程】在分析舆情系统多场域耦合效应治理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基于 Logistic 扩展模型的舆情系统,提出确定耦合效应的研判方法,以不同稳态情形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舆情治理策略, 并根据COVID-19舆情案例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耦合效应量化与识别方法适用于舆情治理 工作,可将多场域治理问题递归为双场域情形,进一步实现精准施策。【创新/局限】考虑耦合效应的舆情系统在解 释现象、理论基础、演化原理、研究层面和适用范围上有别于现有文献,未来应投入更加丰富的案例样本拓展实践 检验。  相似文献   

13.
柯平  包鑫 《情报科学》2022,40(7):3-11
【目的/意义】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的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安全成为图书馆学界与业界需要重新关注 的重要问题。图书馆安全能力的持续发展成为应对安全风险的逻辑旨归。【方法/过程】本文在揭示风险社会语境 下风险的特征对图书馆安全管理过程、图书馆安全胜任力及图书馆员安全知识造成的挑战基础上,解构图书馆安 全能力发展的三个向度,形成一种新的图书馆安全能力观。【结果/结论】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为隐喻,以应 急-常态维度、基础-高阶维度为分析框架,将图书馆安全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并以图书馆安全管理、应急服务、读 者安全素养培育、社区韧性提升及公众科学实践为核心内容,构建了“图书馆安全能力层次结构”模型。【创新/局 限】图书馆安全能力层次结构能够为图书馆发展安全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图书馆在安全 能力方面的成熟度与成长性。  相似文献   

14.
刘健  王小菲 《情报科学》2021,39(9):18-24
【目的/意义】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构 建新型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对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体 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个体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运行规律,推进知识种群向生态化整序目标演进,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系 统保障和数据支撑。【结果/结论】利用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特征, 激活知识数据元的智能组织属 性,让智慧图书馆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创新性与智能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创新/局限】 利用系统的方式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知识群落生态化过程,以支撑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但对 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探讨不深。  相似文献   

15.
郭勇  张海涛 《情报科学》2020,38(3):129-136
【目的/意义】评价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现状,识别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问题,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具体问题,推演疾控应急工作情报智慧树模型,设计因应的情报能力评价体系,改进熵权法来测定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通过比较权重的位序与增量来发现疫情任务情报能力的重点,以及情报能力在该问题中和既往工作的差异,利用短板参量分析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不足。【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本次任务对情报保障和利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较与以往疾控应急工作,对情报加工和传递能力的需求加剧;情报决策、情报处理与分析、情报劳动者和情报政策成为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的重要因素;短板问题存在于应急队伍、开展应用性应急课题研究和应急情报管理机制之中,另有待优化问题存在于应急预案、公众引导、应急制度等项目之中。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肺炎鏖战中的情报能力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中国战略的要求,抽取数字政府建设的构成要素,明确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及其 关系,为地方政府进行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以典型省级数字政府建 设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以及饱和度检验等过程,抽取出数字政府建设的构 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模型,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我 国数字政府构成要素为数字基础、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数字产业和数字文化,数字政府建设应以数字基础为基石、 以数据治理为中心、以数据服务、数字产业和数字文化为目标,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创新/局限】研 究对于数字文化这一构成要素的抽取,弥补了当前以服务或经济等单一目标主导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框架,深化 了对于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刘运梅  张帅  王丹丹 《情报科学》2022,40(3):174-182
【目的/意义】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本文基于学科研究主题分类模型、z指数评价模型,以国内图书情 报与档案管理领域 25 所一级学科点为例,建立了高校学科点的优势研究方向识别方法。【方法/过程】利用 Word2vec 模型结合 k-means 进行关键词聚类,将图情档学科划分为 12 个研究主题;其次,基于匹配的主题-学科 点-被引频次三维关系,建立25所学科点在12个研究主题下的300个评价数据集;最后,计算学科点在不同研究主 题中的zsi指数,并识别学科点的优势研究方向。【结果/结论】实验发现:z指数评价模型较好地实现了各机构发表论 文数量、质量、被引分布之间的平衡。其次,基于细粒度研究主题的学科点评价方法具有分类评价、多元化评价的 相对优势。【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可为不同科研群体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与决策支持,同时也为国内 高校学科评价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视角;但该评价模型易受主题分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过仕明  侯日冉 《情报科学》2020,38(12):85-91
【Purpose/significance】Patent transfer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power of patent transfer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ill b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transfer.【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three helix model, this study de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patent transfer in university library, analyz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under the three-helix mod⁃ el, and discusses the cooperative law of collaborative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patent transfer in university library.【Result/ conclusion】The university library patent transfer needs the coordinated support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human resourc⁃ es and material resources. By improving the self-circulation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patent transfer, the practical need of technology transfer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